【我的名字.黎振浩】香港田徑的遠景 埋藏飛人心底的願望

撰文:楊宇翹
出版:更新:

每個界別,總有些名字街知巷聞。
但有些人,名字不響,做的事情亦不普遍;香港體壇裏,亦一樣,但他們不是不存在。
這些名字,卻值得香港人一一記住。

黎振浩,27歲,2月5日就大一歲。百米飛人,4x100接力隊成員。(陳焯煇攝)

由健身室到跑道再走到餐廳, 那天與黎振浩做了一個約6小時的訪問。

兩個餐,兩杯奶茶,兩種人,一個對話。「是否不想再談那次受傷?」仁川的事的確能倒轉背出來。「傷,常掛口邊只會令自己像個悽慘的人,我也不是悲情英雄。這刻是什麼模樣,就應說此刻的事,新聞都到不會重複報導舊料吧?」這個飛人,話中有道。休養到復操,再戰沙場到此時此刻,堅持的是再次跑到香港最前?「在這裏做『大佬』有什麼意義?我介意的是,香港田徑水平。」

如今施政報告建議最快2019年清拆灣仔運動場改建新會展,其實香港第一,又代表什麼?

黎振浩強調運動員是執行者,背後有tranier、教練幫忙,自己是盡力展現大家合作出來的成果。(陳焯煇攝)
(陳焯煇攝)
(陳焯煇攝)

接力四子被遺忘   「曾屬於某個年代也心滿意足」

黎振浩的故事,由「DB仔」開始。那時候他在學界D1跑出名堂,無傷無負擔。一個年代過去,這個百米飛人經歷過奧運、亞運,「接力四子」形象深入民心,在灣仔運動場留下不少美好回憶。惟現在勝地或將興建新會議展覽中心,黎振浩對此有感而發,並指要拆的話確實可惜。不過「四子」闖過倫敦奧運、當過「亞洲一哥」,亞運東亞運銀牌亞洲賽,通通曾獲佳績,港人對他們的印象留於國際賽事,亦因為此外界把他2014年在仁川亞運不慎大腿後側筋腱撕裂一事掛在口邊。「下年都又亞運,又一個4年啦,仲講?」他笑着補充,「運動員生涯正是向前走,無謂重複以前的事啊,傷,常掛口邊只會令自己像個悽慘的人,我也不是悲情英雄,都不需要媒體幫忙塑造任何一個形象」,也對。不過此時此刻,尤其無緣里奧的一年,大眾對「四子」的印象開始稀薄。「唔緊要啦,冇嘢會講一世嘅;每個時期都會有一個代表人物,至少『四子』曾屬於某個年代,這也心滿意足。」沒有人想被人遺忘,換個角度想就好了。

黎振浩表示,以前習慣與朋友一起練習,但受傷後愛上獨自訓練,較為專注。(陳焯煇攝)
(陳焯煇攝)
深蹲、舉重...... 那天黎振浩的訓練課都是針對爆發力。(陳焯煇攝)

6年僅得3人跑10秒4以下

每次與黎振浩碰面也會「吹吹水」,但說到認認真真坐下傾,對上一次已是2015年。那時候中國飛人蘇炳添探訪體院,剛剛復操的黎振浩在活動後與我坐在運動場的梯級,談論的非什麼趕及復出或衝擊里奧資格,他最着緊是「2013年的亞洲賽,四子(鄧亦峻、黎振浩、吳家峰及徐志豪)壓中國、日本奪冠,現在蘇炳添已經跑9秒99喇」。兩年後的今日,蘇炳添率領中國接力隊在里奧跑第4,黎振浩說的亦大同小異:「自己翻查資料,2011到16年,香港有7個人跑過10秒7以下,10秒4以下的只有我、吳家鋒、徐志豪;10秒7,根本連亞洲青年賽也躋身不了決賽。」「你hea咪無進步」說得輕易,但看着運動員的血汗,尤其知道黎振浩如何由傷患跑回跑道,也許是旁觀者「hea」去了解。無退步為基本,不過原地踏步似乎亦不合情理,究竟哪裏出錯?黎振浩認為香港跑手要兼顧多項比賽,是導致表現未能突破其中有因:「2016年我跑了18場,老實說在歐洲的賽事我已跌watt;你去找找蘇炳添或日本隊,他們會一年跑18場嗎?不就是與這些勁旅鬥快嗎?我們比人優勝?資源也源源不盡?那為何要跑18場?」這值得反思。

那天,黎振浩為訪問於2017年首次穿上釘鞋。嘩,感動到喊喎!(陳焯煇攝)
這雙腳,跑過不少輝煌亦走過不少傷痛;最重要是,現在仍能全速推進。(陳焯煇攝)
(陳焯煇攝)

也許別的質疑,比人差就得要比人搏,往往奧運資格也是搏回來,惟衝擊過後遍體鱗傷,「搏盡無悔」事實又是什麼概念?「 我、吳家鋒、徐志豪一齊傷,由2012年到16年,我們接力成績愈來愈差,38秒4變38秒7,再到40秒幾40秒2幾;我們30歲未夠全是當打,無理由愈來愈差」,黎振浩又指出重點分散的問題,「如果你是一個亞洲級跑手,重點該放在亞洲水平賽事,世界級的該專注世界、洲際賽;有時候感覺環境逼我們變回一個本地級的運動員。」

不過如客觀情況難以動搖,黎振浩表示運動員亦該為自己負責:「運動員需要有自主及自覺性,但非我行我素那種;假若一個人練了3、4年,但成績與18、19歲一樣跑10秒7,你就要對自己負責;或者現有訓練模式已經過時,未必是教練問題,只是想進步有得跳出固有框框。」所指的「過時」非不合時宜,他續解釋訓練模式應隨着年紀和身體已改變,如感覺停滯不前運動員有責任提出改變:「當你還是發育期,無論肌肉、技巧、協調都未進化得好,以前模式的確能靠訓練量刺激肌肉;但已長大成形的身體,協調也成熟,傷也傷過,訓練應較多從技術方向考慮,和肌肉的分析,針對某一個位置強化。」

(陳焯煇攝)
「一年內,我一定要破一個record」,心底裏還是覺得他能做到。(陳焯煇攝)
(陳焯煇攝)

受傷退役?「不能接受」

大戰重傷,就算退役亦算光榮告別,別人亦應體諒。「不是!」黎振浩堅決否定再道:「受傷是正常,但傷後就要想方法防止患處變差,運動員該因身體機能衰退而退役,受傷告別我不能接受。」重返戰場一年,訓練模式亦已改變,早前亦於一個短訪問直言「一年內,我一定要破一個record」「我覺得依家香港應該無咩人夠我跑」,如今在身體機能衰退前的堅持,會是重返香港第一?黎振浩喝口奶茶,笑一笑道:「做香港最快有什麼意思?香港第一我做過,那為何我要在意?我介意的是香港田徑水平;如果這裏人人都去到世界賽亞洲賽,第一第二第三……重要嗎?」埋藏在他的豪言中,是願望。

(陳焯煇攝)
(陳焯煇攝)
(陳焯煇攝)

後記:

梁振英於施政報告提出清拆灣仔運動場以興建新會議展覽中心,不少精英運動員及教授公開表示反對,黎振浩當然是一份子。有從事金融的朋友卻以這話嘗試說服我:「其實個位有海景,做運動場真係好嘥。」

至今我仍不懂反駁。但除了錢,我(或者黎振浩)深信人生有更多嚴肅的事情值得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