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後記︱奧運教會我們的事:認識香港運動員後 一起放遠目光吧
東京奧運結束兩天,香港運動員給了我們難得快樂的兩星期,社交網絡爆炸性地談奧運、香港人對港將的認識大大增加、政府再撥款擴建體院⋯⋯之後呢?
在運動員以表現讓世界看見了香港的當下,任何崗位的我們也應該在體育這回事,將目光放遠,甚至望向世界。
因為奧運會,我和同事兩人的採訪小隊在東京前後留了25天,將近一個月眨眼便過,對日本的感覺在25日間卻有頗大變化。
老實說,抵日前,已對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處理媒體入境申請時的「多要求、零回覆」,致使全球媒體都極大壓力、擔心是否能順利抵埗,實在不敢恭維、也有點憤怒,覺得若然根本無暇處理,為何要求多多?更擔心奧運實際上是否能順暢運作,因着前期的不快經驗,那時候對東京奧運方面的印象就是:循規蹈矩,死守程序。
抵日後早期,大多數時間都花在搭車之上——因着奧運媒體入境後首14天都只能乘搭大會交通工具,而大會穿梭巴士的路徑往往相當迂迴、對於「準時開車」也很有堅持,即使車已滿座,也堅持等到夠鐘才開車,不時可以見到外地記者在車站因交通安排大吵大鬧。
▼ 東京奧運採訪日常:瘋狂等車搭車再等車 ▼
然而回想一切,其實正正因為日本文化那墨守成規,奧運才能實現:今屆奧運無疑「防疫」是所有安排的大前題,若不嚴謹地安排一切交通路線、上落車點,又如何有效隔開外地媒體和本地人民?保護本國人民,必定是最優先;方便外地人必然是次要的,尤其今屆奧運沒有旅客、大多數賽事也沒有觀眾之下,對於本地人民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好處,為何要忍受因奧運會導致長期封路、感染數字節節創新高?
更不說大會在交通的指引上頗為清晰,不單在車站有大量義工駐守,亦推出手機應用程式隨時查詢交通班次和路線,更有向媒體提供一定數量的士現金券和新幹線車票,抵日滿14天之後就可使用交通卡免費在東京都內坐鐵路。只要摸熟當中法則,其實可輕鬆應付。
一切視乎你的目光放在哪——想到自己、只看眼前小事,還是看得清、理解大環境,再找到更好路向?
▼ 2020奧運香港得獎運動員 ▼
今屆奧運會因港隊佳績而吸引全城關注,對於所有香港人——運動員、媒體、總會、體院、政府、以至市民,都是一個「看得更遠」的大好機會。無疑在奧運會期間處處感受到香港的渺小:傳媒數目比人少、採訪大賽經驗比人少、參賽運動員比人少、獎牌希望雖是歷年最多但也不算很多,卻正因如此,我們才更要將目光放遠。
對運動員來說,當然就是看到、親身感受到世界最頂級水平,記住那感覺、再由此進步,相信一眾港將也很清晰;對媒體來說也一樣,親眼看看在體育傳媒被視為專業的國家,人家是怎樣工作和分工?硬件上是什麼配備?重視的是什麼?攝影師想的只是自己拍的照片能獲注目、能參賽嗎?記者想的是要跟運動員合照呃Like、是比賽時不惜違規也要開直播嗎?是個人社交網絡的粉絲數目,還是自己的專業,例如在金牌運動員直播訪問中問出正常的問題、透過文章照片讓讀者更了解運動員和奧運全貌?
奧運成為全城熱話,所有媒體、專頁或商業機構,即使平日甚少談體育,亦加入戰團,多人談論當然是好事,但在取用照片方面,香港人普遍的版權意識實在亟待加強,詳見筆者此前另一篇文章:東京奧運直擊|怎樣才可以在奧運拍照? 被偷相真的很不開心呢。
港隊今屆豪取1金2銀3銅,在個人而言,張家朗的男子花劍個人賽金牌最驚喜、何詩蓓的表現最是真正世界級、李慧詩在逆境中奪得銅牌最振奮人心;香港政府昨日即宣布加強支援精英體育發展,但興建新大樓、擴建劍擊館以外,也許有些地方要看得更遠——體育發展除了需要硬件,選取適當的「人」也是重中之重。
今屆奧運令男子花劍教練Gregory Koenig爆紅,但值得大家記住的,不止他那慶祝動作,更是Greg如何在3年間將「勝利心理(Winning Mentality)」注入港將,令他們明白到即使香港是個小城市,但運動員既已過關斬將踏上奧運舞台,不是去到選手村拍照打卡、打完比賽出個post就算,而是擁有在世界競爭的資格。
Greg本身曾為法國奪得奧運獎牌,能以自身經驗驅動香港運動員,是他最彌足珍貴之處,即使劍擊館再大再華麗,沒了Greg,大概也難以成就這面金牌。
市民也有可以將目光放遠之處嗎?當然有,既然透過今屆奧運的契機認識了香港運動員,不妨看得更遠,想香港的體育發展得更好,就不止4年一次奧運會的關心,也許挑一個項目去恆常留意、也許是支持自己子女向運動發展、也許是不要輕言去擊沉一個小孩的想法、也許是不要讓刻板印象定型運動員都要「乞食」、「好慘」,而認真去認識一下運動員這行業的架構和待遇,和他們背後的真實故事而非八卦新聞。只有整個社會集體地去認真了解一件事,才有進步的可能。
東京奧運香港總結|一文睇晒全部選手成績 感謝所有港隊運動員!
香港體壇,不止是運動員、總會、體院、政府的事,要讓體育真正成為一個產業,需要大家一同進步,媒體、市民、你我也是其中一份子。今天的香港在奧運舞台也許還是排行第49的渺小隊伍,但進步有目共睹;若一同努力去提升自己,在即將展開的殘疾人奧運會、以至3年後的巴黎奧運,大概會有更快樂、更投入的兩星期吧。
▼ 後記的後記:一點感想 ▼
東京奧運嚴選貼堂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