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倒數|一文看清奧運尷尬處境 日本體壇實驗能否成功?
原定本周五(24日)開幕的東京奧運,今年3月落實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1年,改於2021年7月23日展開,今日(23日)正是東奧再次倒數一年之日。
奧委會今日發布新的一年倒數影片,以Stronger Together為題,強調「我們雖來自不同背景,但正面對同樣難題」,並以「一年後,我們的連結會更強」作結。
但從奧運的籌備現況,365日後我們真的能在東京「連結」起來嗎?奧運可以與防疫並存嗎?我們嘗試從以下五方面探討。
一、疫情未緩難解除入境限制 外籍運動員無法歸隊
日本近日爆發第二波疫情,單日新增逾700宗確診,昨日更達到新高的795宗,東京都繼續成為重災區,昨日新增238宗。疫情持續令日本不敢放鬆入境限制,目前仍有129個國家在日本的拒絕入境名單之上,包括中國、美國及歐洲多國,過去14天曾造訪這些地方的非日籍人士無法入境。
當下,日本籃球聯賽(B.League)和排球聯賽(V.League)也面對部份外籍教練及選手無法入境的問題,單是B.League就有110名球員及20名職員因入境限制而未能歸隊,V.League則有40名外籍職球員被拒諸門外,為數不多的外援都未能處理,奧運有逾11000運動員參加,豈非更難處理?奧運大臣橋本聖子早前曾說,政府正考慮向參與奧運的外地運動員放寬入境限制──這又引伸出其他問題。
圖說東京奧運延期後現況(按圖放大):
二、全球持續爆發 奧運前強制隔離真有可能嗎?
即使能向奧運選手放寬入境限制、甚至要求所有參與者提早到達以接受隔離及檢測,但要同時隔離超過10000名海外選手,就需要極大量的隔離設施,設施除要安全、更要提供空間讓他們維持基本訓練,以保持狀態,共同社曾引述不願開名的組委會成員稱:「要求需要保持訓練的選手在比賽前隔離14天,根本不可能」。
加上奧運絕非短短兩星期賽期的事,而是經年累月的漫長過程。疫情之下,尚有43%未決出的奧運資格懸而未決,已完成所有資格賽的項目,只得單車(公路及場地)、馬術(盛裝舞步、三項賽及障礙賽)、曲棍球及壘球,其他項目的資格賽和積分賽復辦無期,奧委會早前宣布將決出資格的死線延至2021年6月29日,意味世界體壇只能寄望到明年上半年,比賽能順利舉行。加上奧運之前的準備工作,牽涉大量工程、物流、運輸、採排,連同職員、傳媒、義工、甚至觀眾,入境人數將數以十萬計,隔離,檢測、追蹤難度極高。
香港隊至今已獲得30個東京奧運資格、及17個殘奧資格(按圖放大):
三、防疫工作注定與奧運原意違背 日本體壇實驗能否成功?
奧運的重心是讓「不同背景的人都可參與其中」,一同交流、競技。然而傳染病防疫重心卻是保持「社交距離」,這無疑大大限制人與人之間交流,逾萬運動員聚居的選手村內,房間、餐廳、健身室、穿梭巴士都成為人們聚集之地,在疫情下各人要保持距離,這種在歷屆奧運必然出現的互動交流,勢將大受打擊。
要如何開放讓觀眾入場,亦是東奧組委會最頭痛的因素之一。最嚴苛的「閉門作賽」或是因入境限制下的「只限日本人觀賽」,組委會都認為有違奧運原意。事實上,日本國內正於足球及棒球這兩大最受歡迎項目,進行「入場實驗」。
日本國內部份運動的「新常態」,被視為東京奧運的實驗(按圖放大):
已復賽的J League(足球聯賽)及日本職業棒球聯賽,目前有限度開放予觀眾入場,以場館可容納人數的50%、或5000人為限,觀眾需遵守多項限制,包括入場前量度體溫、戴口罩、不准唱歌打氣,場地會安排職員監察,多次違規者更可能被逐。
日本政府本打算視乎疫情進展逐步放寬至100%入座,惟近日疫情反彈,未能成事。種種措施被視作奧運前的「測試賽」,若然順利,「實驗成果」或會被轉移到奧運會。
四、延期後預算暴增 森喜朗如意算盤難打響
奧運延期後,成本由原來的73億美元,暴增至預計的126億美元,為盡量減低支出,「素簡化」是奧運延期後一大重點,東奧組委會未公布具體計劃,僅表示會考慮簡化開幕禮、閉幕禮等環節。
為支付延期後的額外開支,東京奧運除物色新贊助商,組委會主席森喜朗與其他成員本月起已開始要求贊助商提高贊助金額,但難度甚高。首先,疫情下全球經濟受挫,企業本身資金亦不甚充裕;若簡化開幕禮、又未知觀眾能否入場,直接影響廣告效果,對於贊助商吸引力亦不大。
事實上,組委會亦要爭取與原有的東奧贊助商續約(原本合約到2020年12月屆滿),但日本NHK在5月曾詢問78個奧運及殘奧贊助商的續約意向,回覆的57間贊助商中,僅得12%表明會續約,與東奧行政總裁武藤敏郎「全部贊助商續約」的目標相去極遠。
五、疫苗面世真的能令奧運順利舉行?
東京奧運若要以一貫形式舉行,必需待新型冠狀病毒全面消失,或是所有參與奧運人士都接種疫苗。然而,即使疫苗開發順利並投產,專家普遍估計,直至2022年之前,疫苗都不可能在全球廣泛流通。
疫苗如何分配也是一大問題。疫苗在全世界如何分配?誰能優先買到疫苗?誰可優先獲接種?倘若讓年輕、強壯的運動員為了奧運優先接種,勢必引起極大道德爭議,也違背了奧運的原意,必定將運動員及體壇置於風口浪尖。
到底東京奧運能否在一年後「正常舉行」?綜合以上五點,只能說:若全球疫情一天未緩解,近乎不可能。
日本人也一樣悲觀,《讀賣新聞》在6月16日、6月26日及7月10日分別進行的3次民意調查顯示,認為奧運可以讓觀眾入場、正常舉辦的比率,由第1次民調的25%下滑至第3次的18.4%;予以否定的比率,更由45.1%上升至52.7%。共同社在7月的民調更顯示,逾7成日本市民認為明年奧運鐵定不能舉辦,36.4%認為應再次延期、33.7%認為應取消;不贊成奧運明年可舉行的民眾中,又有逾7成認為疫情無法在短期內受控。
疫情難以控制,所謂「正常」或已成歷史。悲觀情緒在全球漫延,若人類能以奧運慶祝抗疫勝利,運動員的心血不至白費,當然最好不過。但在前景不明朗之下,我們也只能做好自己的抗疫功夫,並寄望有一天,病毒可不再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