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浪】打石湖白頭浪與雷點交錯 直立板港將浪尖上的堅持

撰文:葉詩敏
出版:更新:

5月18日,天文台預報:大驟雨、狂風雷暴。
烏雲籠罩的清晨,4名直立板運動員吳宇豐、伍英麟、黎紀賢和戴廣達於龍鼓灘昂然划槳出發,展開歷時5天的180公里環港之旅,為本地醫療服務籌集資金,寄語港人逆流而上。
時而波濤洶湧、時而烈日當空,首天出發即遇上俗稱「打石湖」的強陣風,他們說雷點僅在50米之外。
5天後,熱血與汗水交織的「凱旋」就如雨後彩虹。想起出發前一天早預備暴雨烈日的考驗,他們苦笑道出運動員的不二法則:堅持、努力。
當下面對未知的香港人,不也是嗎?
攝影:羅君豪;短片:葉詩敏

就像被籠罩在疫情陰霾之下,他們在龍鼓灘出發的第一天,同樣烏雲密佈。見慣風浪的大海男兒仍然很「陽光」,逆流逆風,反正都要撐過去。他們說,第一天早上遇上「打石湖」,是5天環港征途中最深刻的經歷。

清晨7時半由龍鼓灘出發時天色陰沉、烏雲密佈,近兩小時後便遇上暴風雨。(羅君豪攝)

「石湖風」狂風雷暴突襲 上船一度海中心迷失

外洋波浪較大,大風浪下原本已要加倍費力前進,出發近兩小時後,他們遇上了划板以來最驚險一仗。陰沉的天空突然拉下千根絲、萬條線,像水廉般打落4人身上,「石湖風」往往伴隨大雨和雷暴,風向突然轉變,風速瞬間增強。正划往港珠澳大橋方向的4人,由直立到要坐在板上平衡划過大浪,未有因風雨而卻步。

白頭浪愈來愈急,雨愈下愈細密,同行的物資船船家急下決定並發號施令:「不行!一定要停!全部上船!」扎根大海的認識,以更實質的幫助回饋海上的他們。

由起點前行了近一個多小時後,船上Support Team人員便說已起了白頭浪,「即是怎樣?」「即浪頭有白色與浪花,是強風。」他解釋說。(羅君豪攝)
4人在風浪下勇往直前,「以為體能很重要,原來意志也不能少。」港隊主力伍英麟說。

「雷點僅在我們50米之外」

早上颯爽的海風後是斜風密雨吹打臉上,放眼看去一道道淡綠色浪湧波紋,卻是難得一見的動人風景。伍英麟說當時風速已逾30米,接近3號風球。那時候的波浪已浪高及胸,能見度不足200米,港珠澳大橋與周遭景物已被傾瀉的大雨蓋過,船家也一度未能找到方向。

除了風雨交加,還不時看到長空劃過閃電,大家在船上未敢用電話查看定位,生怕被雷電擊中。過後在岸邊暫避時,伍英麟說當時雷點其實僅在我們50米之外,難怪船家在靠岸後笑說要吸一口煙:「那麼多人命在我手啊!」

港珠澳大橋在運動員上船後,已被大雨沖洗得「消失不見」。(羅君豪攝)
風雨交加過後,4人順利到達大澳稍作休息,再撐到塘福,完成第一天目標。(羅君豪說)

雷雨過後又一條好漢,雨還未完全停下來,他們已繼續起步前往大澳停岸休息。即使是現在回想起來仍猶有餘悸,「真的很危險」、「執返條命仔」。

就這樣,風雨飄搖與暴烈陽光交錯下,由西面的龍鼓灘,逆時針及至最東北的東平洲,他們經歷了5天的180里征途。淡綠急湧的波濤、湛藍而耀眼的平靜海洋,山海交織的豐富景色,他們在藍海洗滌下凱旋,目前為醫護籌得$103,347港元。(籌款截至5月29日,連結在此

第二天在猛烈陽光下由塘福划到舂坎角後,他們在灘岸露營休息,「聽到隔離鼻鼾好想打佢!」戴廣達笑言5天旅程是4人難能可貴的經歷與回憶。(羅君豪攝)
體能臨界點時,看到隊友背後的「堅持」兩字,重新獲得力量。「要我再揀一次的話,得我一個便不會再做,有人陪就會!」Edmund(中)笑道。(羅君豪攝)

回到熟悉的西貢碼頭終點時,搬板踏上岸的他們說很累,終於完成了,最想回家睡一覺。黎紀賢(Edmund)開玩笑說:「有鏡頭咋。沒有鏡頭其實累得笑不出來了。」堅持是因着看到隊友T-shirt背上的「堅持」二字,再艱難再累都有同伴同行;狂雨驟降,轉身總有船上Support Team守望。

伍英麟說這180公里的歷程,比起體能,意志更是重要。

屬於大海的人都知道,只有意志堅強,才能到達彼岸。

大海男兒乘風破浪撐到終點是藉着「堅持」這不敗法則,逆流下的香港人同是。(羅君豪)

有你有我有情有天有海有地的破浪記(按圖放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