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物寫志】Air Max系列之「混血兒」 融合相距30年的中底技術

撰文:曾柏熊
出版:更新:

運動鞋吸引與否,最根本因素是什麼?名人加持?聯乘效應?還是鞋子背後由歷史和文化所發酵而成的話題?
這些因素固然重要,卻只是催化劑。我認為,如果一雙運動鞋本身的創新設計與性能皆未及當代水準,就算如何吹捧,最終都難成氣候。
當中關鍵,離不開中底物料的創新,由80年代的Air Sole到當今Next%的ZoomX,都是按類同的軌跡發展;那麼,如果將兩種本身已經獨當一面的系列合而為一,會否得到「雙倍」的吸引力?
近日上架的Air Max 270 React,正是這樣的話題之作。

由Tinker Hatfield於1987年設計了第一代Air Max開始,品牌憑藉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意,令這個系列經歷30多年演變依然是Sneaker文化的經典。歷年來,由Air Max 95的全氣墊x漸變色突破設計,到去年Air Max 270的3.2cm巨型氣墊,設計師不斷嘗試調整,結合Air Max的中底結構和外觀線條,以無限的可塑性發揮到極致。近日Nike推出Air Max家族的「新成員」,有別於之前來自自身設計與技術之演變,或將不同年代型號之間的元素互相「Mix & Match」。今次Air Max 270 React企劃,卻鮮有地將其他系列的物料技術融入在Air Max當中,看到Air Max與React兩種跨越30年的中底科技竟然拼湊起來,到底可以得出怎樣的穿著感?這就是當我得悉這個夢幻組合推出之前,腦海中的首個問題。

按此下載《香港01》App 登入01齊跑
用里數換運動潮物兼海外馬名額 按此了解01齊跑玩法

早前Nike舉行了Air Max 270 React發佈會,用碰碰車比喻兩種技術「碰成一體」。(曾柏熊攝)

拼湊概念的Air Max不是新手法,例如Vapormax 95、Vapormax 97、Air Max 1/97、Air Max 90/1等等,都是近年推出過,將不同年代的Air Max元素互相分解再拼湊,得出超現實的時空交錯觀感,卻都離不開系列本身的元素互換。將Air Max 270結合React的「混血兒」,卻真的是第一次。如果要了解這款鞋子的精髓,就不得不先從認識兩種物料技術入手。Air Max 270去年推出,以3.2厘米厚的巨型氣墊為賣點,得出尤如跳彈床般的出眾緩衝性能,代價就是,它與其他大部份Air Max系列不同,太厚太膩的比例結構,令其不足以稱為一款「跑鞋」,但視之為一款以舒適休閒為目的的off-pitch鞋款,它絕對勝任有餘。

至於React物料則為一種2017年推出的物料,由Nike研發團隊從舊有Lunarlon化學物質基礎上反覆微調,經過2000小時的測試後,得出比Lunarlon輕5%、柔軟11%、能量回饋效能高10%的物料,初時用於Jordan Brand Super.Fly或Hyperdunk等籃球鞋款上,後來進一步延伸至跑步系列。近日這種物料亦有用於React Element 87等時尚休閒鞋款上,初次登場已經在巴黎時裝周亮相,並得到UNDERCOVER等品牌相中聯乘,無論運動與時尚表現都得到引證。

【01齊跑.跑向日本】送你沖繩那霸馬拉松名額 暖冬之中輕裝衝刺

Air Max 270 React

據品牌資深設計總監Dylan Raasch介紹,Air Max 270 React並非採用無接縫或是線縫式的拼接設計,而是採用套結工藝將後跟與前足聯繫,以得出設計師眼中「漂浮感」的外觀,從視覺上已表現這個鞋款結合了兩大著緩震系統的基因。而這個鞋款除了鞋跟的巨型氣墊之外,主體都以明顯偏向React Element 87為基調,充滿當前流行的90年代風格,與一直以來的Air Max形象有明顯分別。但在步伐間,270氣墊舒適的高彈性特質依然充分發揮,充滿傳統Air Max標誌性的「彈簧感」,但當前掌換上了React之後,其泡棉的彈性將以往不平衡比例結構的問題完全解決,後跟與前足之間的順暢度大增。我不敢說Air Max + React真的有「雙倍」舒適感,但它作為一款新設計,能夠同時兼備二者優點,確實令人感覺新鮮。

按此下載《香港01》App 登入01齊跑
用里數換運動潮物兼海外馬名額 按此了解01齊跑玩法

《01體育》Kidult #拜仁 Facebook專頁 : 足球文青

體育是修煉,也是生活間的時尚享樂;走出競技場,體物寫志,玩盡「體物」,而不「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