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設立麥理浩徑原意非為競賽 王福義:預算遊人3日行畢
今年40歲的麥理浩徑既是香港最長的行山徑,也是香港的山賽勝地,很多跑山比賽都會經麥徑,其中最聞名的是毅行者。不少人希望挑戰自己,一口氣走畢麥理浩徑。
不過,前漁護署助理署長王福義表示,這個並非設立麥徑的原意,他說:「原本的意思是,叫人一路行,一路欣賞,到晚上就回家或者露營,預算3日才行完。」
麥理浩徑在1979年10月26日由時任港督麥理浩揭幕,至今40周年。麥徑啟用後不久,即有英軍以22小時25分走畢100公里,並事後透過《南華早報》發布消息。當年12月,本地山友舉辦首個全走麥徑的公開活動「麥理浩徑通走」,冠軍楊振德以18小時28分完成,打破英軍紀錄。之後,在麥徑上的山賽愈來愈多,包括聞名海外的毅行者。
現在變成一種牛嚼牡丹的方式去行,什麼都了解不到。
「當時沒想到有人20小時內行完」
王福義在1978年加入漁護署(當時稱漁農處),出任林務主任,他表示當初也想不到有人會這樣使用麥徑,並成為潮流。他說:「原本的意思是,叫人一路行,一路欣賞,到晚上就回家或者露營,預算3日才行完。現在變成一種牛嚼牡丹的方式去行,什麼都了解不到。當時沒有想過有人會廿個鐘去行完,但每項設施都有不同的用法的,可能是創意、多元化,變成了一個潮流。」
麥理浩徑分為10段,每段的起點及終點都盡量安排在公共交通能夠抵達的地方,例如北潭涌、北潭坳、水浪窩、大埔公路、荃錦坳及屯門。王福義說:「我們並不想要人一次過行完100公里,所以才分為10段,每段都有個交通可以去到的地方。開頭的設計是,希望你能夠行一段回家,如果不回家,所以我們就預備了一些露營地點讓你紮營過夜。」
當年王福義負責在麥徑沿途找地方建立營地,他說:「這就是最初很多露營地點都在麥徑的原因。我幫手沿路找露營地點,最緊要是有水源,不影響環境,也不是私人地方,又不是生態敏感的地方,因為通常露營的人都會煮食,那就要生火。」當麥徑在40年前啟用時,同時有12個營地建議予郊遊人士使用。
最難規劃鉛礦坳營地
據《野外》雜誌當年的報道,當時在麥徑沿途的12個露營設施包括元五墳營地、白臘營地、浪茄營地、赤徑青年旅舍(只限會員)、北潭坳營地、嶂上營地、企嶺下營地、昂平營地、基維爾營(童軍總會,每晚元半)、鉛礦坳營地、大帽山青年旅舍(只限會員)、荃錦營地及田夫仔營地。
王福義提到,麥徑的標誌是個背負大背囊的年輕人,正是他們預計使用者會在麥徑上露營及行山。回憶當年規劃露營地點的工作,他說:「有幾個營地比較難選,其中有鉛礦坳營地。鉛礦坳在城門入面,城門是個林區,林區就不能生火,所以營地就要遠離植林區。另一個難找的營地是田夫仔,那兒有鄉村,又有植林區,所以地點較隱蔽。」
翻查40年前的文獻及報道,在首個全走麥徑的活動「麥理浩徑通走」後的聯歡晚宴上,當時漁護署主管郊野公園事務的賀以理(J.W. Wholey)的發言,亦強調麥徑並非主要用作山賽競技用途,而是讓市民慢慢享受郊野,與王福義今次訪問所言相合。
引述《野外》雜誌第42期的報道,賀以理說:「得悉各位中的若干人士能以非常快的速度行畢麥理浩徑全程,本人也實在十分佩服他們。但如果讓更多人有這樣的傾向,則這條路徑的原本價值必定會降低,這實屬可惜,因為這條路徑原本是為大眾提供一個地方,好讓他們能輕鬆及無拘無束地享受郊野的大自然。」
漁護署秋季辦「麥徑通走2019」
今年是麥徑成立40周年,漁護署將會在秋冬季舉辦多項慶祝活動,其中最矚目的是「麥徑通走2019」,但這次跟40年前首屆「麥理浩徑通走」的形式截然不同,並非要求參加者一口氣走畢。遠足人士可按自己的體能、步伐、經驗及喜好,編排適合的行程,在今年9月至11月的3個月內完成麥徑不同路段。
參加者在每段的登記點用手提電話完成簡單步驟,就可以記錄低完成的路段及日期。在活動期間完成全部10段的,可獲紀念獎項,而行完5段或以上的,則可獲贈紀念品一份。
今年是麥理浩徑啟用40周年,《01體育》將會以一系列的報道及活動,去追尋這條全港最長行山徑的故事,讓市民了解麥徑的風光與歷史,回顧在這條100公里山徑上發生過人和事。
【麥理浩徑通走1】40年前麥徑首個公開山賽 華人挑戰英軍紀錄
【麥理浩徑通走3】大埔道漢堡包先到先得 梁笑鳳靠拖鞋上大帽山
【麥理浩徑通走4】冠軍楊振德終點等8小時 只為妻子衝線後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