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少田徑賽】陳佩琦潘幸慧百米女飛人的盼望:延續港隊摘牌傳奇

撰文:葉詩敏
出版:更新:

潘幸慧、陳佩琦,由學界「德望女飛人」寫到香港代表隊的兩個田徑女將名字。
相差兩年的二人,分別在2015年和2017年亞洲少年田徑錦標賽摘下獎牌,前者更在第一屆取得香港隊在這頂賽事的唯一金牌。
衝破學界紀錄到站上亞洲舞台,每面獎牌都刻畫不一樣的意義。期間限定的「亞少」(僅限16至17歲運動員參與),榮耀和紀錄背後埋藏怎樣的歷練?

就讀男女校的我面對女校,總像抹了一層神秘面紗,印象僅停留在整蠱老師的電影老橋段、學界比賽日為師姐妹以高音頻打氣的青春場景,那股女生凝聚力彷彿特別強大。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模樣和故事,各女校出身的女生更似是擁有各自的氛圍,21歲的潘幸慧和小兩屆的陳佩琦這對田徑「德望妹」,就予人活潑和堅持。

潘幸慧(右)在2015年亞少田徑賽100米決賽中封后,陳佩琦則在2年後的100米、200米和4X100接力中取得兩銀一銅。(梁鵬威攝)

潘幸慧—成功爭取戰100米 亞少摘金更可貴

今屆亞洲少年田徑錦標賽將在本月15至17日在將軍澳運動場舉行,但說到潘幸慧的「亞少」,時鐘從反方向移動到2015年,那年的她在2012年打破香港青年400米紀錄後停滯不前,感到焦慮。「由8歲開始玩田徑,小時候較多出賽機會,但人愈大競爭愈大,出賽機會也愈少。」紀錄沒有隨時間一同前進,經歷樽頸的她在首屆於多哈舉行的亞少田徑賽,除了200米外還向田總爭取參加100米賽事,最終在100米決賽造出個人最佳成績12.27秒勇奪金牌,意義非凡。

「我記得在多哈要適應時差和沙漠天氣,最終在自己爭取回來的100米賽取得金牌當然特別開心,2015年那年是我跑步的樽頸,卻在亞洲賽奪金。『唔上唔落』一定會對自己有懷疑的,是這個PB和金牌令我重新相信自己可以『上』回去,予我動力繼續衝。」

縱然是女子400米青年紀錄保持者,潘幸慧(右)始終較熱愛短跑,「400米比較辛苦。」她笑道。(梁鵬威攝)
拍攝前沒有與二人夾定衣著,兩位田徑女生滿有默契以全黑運動服前來。(梁鵬威攝)

可是,在這面歷史性的亞少金牌過後,瓶頸再次來臨,幸3年過後她終在2018的台灣國際田徑公開賽走出「獎牌荒」,並於200米賽事兩度刷新個人最佳摘下銀牌。一次又一次破繭而出,尚有兩年便大學畢業的她透露有意轉做全職運動員:「我想知道自己能走得多遠。我已達培訓標,轉做全職後可更有規律訓練,之後都會集中在100、200米項目。」

二人去年首度征戰亞運,並與林安琪和梁筠宜在4x100接力中合力跑入決賽。(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7年前的400米青年紀錄至今仍未有跑手打破,Wise笑謂還是更喜歡短跑:「400米比較辛苦。」旁邊的佩琦也大笑:「我試過跑一次400米,不會跑第2次。」由陳秀英和溫健儀保持、塵封20年的100米港績,她們對11.73秒這數字堅定不移。佩琦在2016年的亞青賽跑出11.85秒,與香港紀錄擦身而過,仍是香港女子100米青年紀錄保持者;2017年的亞少賽,是她人生第二個亞洲賽,那時期望能再下一城衝擊100米港績的她以11.91秒奪銀。

陳佩琦(左)在16歲以11.85秒刷新港青紀錄,與香港紀錄僅差0.12秒。(梁鵬威攝)

陳佩琦—擺脫傷病 穩定狀態再衝港績

「第一個國際賽獎牌是16歲的亞青,刷新了青年紀錄,但那時我是跟19歲的跑手鬥!」她笑道。「第二次便是亞少,符合自己年齡與16、17歲的競逐,更在200米衝破PB,是意料之外。」她謂普遍亞洲水平的24.55秒是很正常,但香港普遍是24.58、24.57已算出色,因此200米跑到上23、24是基本,而她則在上屆以24.57秒、0.51秒僅敗予中國的馮璐璐摘銀。高峰時期的11.85秒時過3年,佩琦未有氣餒:「跑11.85秒時年紀還小,甚麼都不會,連力量訓練都未開始,還有很多空間去進步和發掘,所以一直都覺得打破香港紀錄是有可能的。」她認為鄰近的台灣選手近年曾跑入11.60秒,只要香港跑手專心訓練也能做到。

代表香港是什麼感覺?「嗯⋯⋯開心。」佩琦想了想道。簡單,沒有刻意想太多,就是她。(梁鵬威攝)

3年了,不著急嗎?

師姐林安琪去年造出PB、最接近香港紀錄的11.76秒,19歲的她說得雲淡風輕:「第一次樽頸是在跑出11.89秒後那段時間,平了青年紀錄後半年內跑3次都破不到個人紀錄,正常一年內是能有一次PB的,很少停滯那麼久。不會說很難捱,但會不斷想為什麼不行。」去年經歷傷病及低潮未能再度突破,她坦言現在目標是重拾狀態,有人會理解為降低要求,惟小妮子明白紀錄只會愈來愈難破,轉換了目標和心態,「小時候什麼都不會便靠衝,現在知道不能急,知道自己基本功不算好,要穩定狀態,去年在台灣跑回12秒大關,亞運也再跑到11秒多,雖然僅是高峰時的8成狀態,但相信會慢慢回升的。」

田徑是個人項目,贏人是突破自己期間,不小心贏了。
香港女子100米青年紀錄保持者 陳佩琦

佩琦年紀雖小卻深明欲速則不達,追趕港績前要先做好基本:「以自己為目標、突破自己,田徑是個人項目,贏人是突破自己期間,不小心贏了。」聽到這個可愛的比喻笑了,這個看破世情的不小心,我希望能快點到來。

+4
經歷運動員必經的樽頸,曾期望在19歲告別青年組前衝破香港紀錄的佩琦淡然道:「急不來,先穩定狀態。」(梁鵬威攝)

羨慕後輩主場出戰 盼延續港隊「傳統」奪牌  

「說到港隊好像不少都是『德望妹』。」我問道。二人即「雙眼發光」、流露自信的笑容:「不算多,不過質多於量。」林安琪、姚潔貞等,都是德望舊生,Wise說雖入港隊的不算很多,「但撐起的都是那幾個。」剛在大專賽刷新香港紀錄的跳遠女將俞雅欣、D1學界鐵餅和鉛球封后的師妹陳樂悠、跳高金牌黎恩熙等師妹均會出戰今屆亞少,二人對師妹和其餘港將充滿信心,「最緊要相信自己,不要怯。」

二人有小女生的可愛,又有田徑女將的型格。(梁鵬威攝)

二人已超齡未能參與今屆在主場舉辦的亞少賽,異口同聲表示:「主場有廣東話打氣加持當然好,前兩屆都有獎牌「落袋」,希望港隊能在主場取得獎牌。」話說採訪前佩琦發來WhatsApp說找不到另一塊亞少銀牌,我笑說她獎牌太多,事實上二人多年來的確為學校、港隊爭得不少榮耀。

小妮子對代表香港的自豪可算有別的睇法:「港隊比較嚴格,很講求紀律,好嚴!例如出外要留在酒店、不可以過房玩等等。不過也因此在別的國家中予人印象良好,隊風很好。」她續道:「香港運動員普遍交流比較好,但其他國家的運動員在我們這個年紀已是全職訓練, 也許我們英文溝通能力較強,可幫運動員翻譯。不只是因為代表香港而自豪,而是在這個港隊入面而自豪。」

第三屆亞洲少年田徑錦標賽
日期:2019年3月15日至17日
地點:將軍澳運動場
免費入場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