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徐宏傑.後記】跟着港足走訪梅州 小城市大啟發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五華這個地方,甚少香港人會特意前往,然而這裏卻彷彿跟香港足球有某種剪不斷的聯繫;
上世紀初,先有出生於銅鑼灣、成長五華的一代球王李惠堂;本世紀再有五華出生的香港隊隊長李海強;
及至五華的球會梅州客家,先後亦有李志豪和徐宏傑投效;
一個很多人也許一世都不會踏足的粵北小城市,百年來卻不斷暗中出現在香港足球的歷史軌跡;
雖然路途遙遠,但每一次出走,其實都會有所得着。趁今個中甲球季多了一個探傑仔、看比賽的原因,確實是個立即起程的理由。
撰文:拜仁

徐宏傑投效梅州客家,或許各位球迷出走一回的理由。(資料圖片)

三訪梅州 皆因港足

話說5年前左右,其實我已經到訪過梅州,但當時去的是梅縣而非五華;我以球迷身份到當地觀看有南華有份參與的梅州賀歲盃,順道旅遊;對於這個地方,我的認知中只有「好偏遠」、「好偏遠」、「好偏遠」……雖然是中國廣東省的城市,從地圖理解好像跟香港相鄰,事實上,只要經歷過6小時(未計回程)左右舟車勞頓,很容易就會驚覺,或許坐飛機在空中放空兩小時到貴陽看法圖斯比賽,應該遠比拜訪梅州看徐宏傑來得輕鬆。

然後又過了3年,李志豪加盟梅州客家,今次我則因為工作再一次「遠征」,對於五華的想像,初時以為大約跟梅縣差不遠吧,縱使市況大約跟90年代初到中國旅行時的景象類似,但正常食、住、行都應該問題不大吧﹖我錯了,對於習慣大城市生活的香港人來說,「虎哥時代」的五華絕對是另一個「謎樣之新世界」,連想約個悠閒的地方舒舒服服地聊一聊、吃個飯都沒有。由酒店至訓練基地的大街上多數是維修汽車、裝修工程等的店舖。從前我一直以為有「口腔至上」的中國人地方,找家餐廳都不會困難吧,五華完成扭轉了我的認知。亦在這次之後,我以為我這生都應該再無到訪此地的機會與誘因吧。

尋找徐宏傑之路 ep2 宿舍篇

「哈哈,我又來了。」

無可否認,上月再訪五華,看到徐宏傑(傑仔)在適應生活方面的確比虎哥時輕鬆得多了,最起碼當地修築了全新的大型商場和商業街,距離球會訓練基地只有5分鐘車程左右,便可以到外面伸展一下,吃到傑仔最喜歡的意大利餐(雖然是豉油炒意粉的「fusion菜」,sosad),也可以找家café小休,不用24小時困在基地內。

但五華有些情況依然不變,交通不便是其一。香港不是沒有直通巴士到五華,只是班次非常少而且時間比較不便,傑仔說過平日回港放假後歸隊,要不把握早上直達五華的班車;要不便晚上才坐巴士到附近的興寧,再戰戰兢兢地坐將一小時「白牌車」回五華。球迷或許會問,怎麼還要冒險幫襯非法的「白牌車」呢?原因很簡單。

因為「五華連的士都無呀!」

另一個五華市內的特色,只要稍加留意,都不難發現當地的壯年人很少,要麼是學生兒童、要麼就是老人家;街道上的組合,大多是一至兩個老人或婦女,拉着一大群喝也喝不住的孩子,在商場和空地上東奔西跑。全因壯年人大多到大城市打工去,剩下的大多數只有人稱的「留守兒童」,以及退休老人;2016年來五華時,梅州客家建隊不久,當時的比賽沒有太多主場氣氛可言,正當我以為壯年人不足的五華在短短兩年都應該較難發展出什麼模樣時。「少年,你太年輕了。」

原來年輕,反而成就了五華主場的獨特風景。

尋找徐宏傑之路 ep3 操練篇

年輕、好客、自豪 這就是五華足球的態度

比賽日,發生了幾件事令我引像深刻;由於水土不服,早上當我看見酒店附近的商品陸續開門,便立即衝到街上,向「看起比較熱鬧」的方向走,希望找家藥房買藥。走到一個途人比較多的街口時,突破聽到一點「澎湃的音樂聲」,伴隨着一句不斷重複的說話,內容大約是:「中甲聯賽開始了,梅州客家將於今晚主場迎戰廷邊富德,記得來為家鄉球隊吶喊助威吧。」;走近一點,發現聲音源自一個馬路邊一個及腰的巨型喇叭,同樣的事情如果放在大埔,肯定會被類似「李小姐」的居民在FB社區群組投訴比賽「嘈到拆天」,那會理會家鄉球會什麼的。

噪音嗎?或許吧,但想深一層,這種「Old School」的做法確實有其存在意義,還記得五華街上都很多老人嗎?年輕人都懂得透過網絡接收資訊,剩下年老的一代,他們則用較舊式的方法,盡量將比賽的訊息觸及最多市民。當然,如果這是球會宣傳的話,工作負責沒有什麼值得紀錄吧。一直到比賽完結之後,當我留意到幾位在看台上一起看比賽的球迷,開着幾部電單車出入各街角,回收各個大喇叭,我才意識到,原來這是球迷層面的自發行動,目的就是要將主場出戰的「佳音」傳遍城市。

根據球迷會介紹,今個球季已入會的成員約8000人,每場比賽約有二至三千球迷入場,進入球迷區參與打氣的亦有數百至一千左右,目測中、小學生在當中佔數不少,令整個打氣團隊縱使氣勢遠不及廣州、上海等大城市,卻充滿活力;比賽期間,90分鐘由不停又跳又唱,真正一心一意為球隊打氣。

尋找徐宏傑之路 ep4 比賽篇

五華的人口結構直接誘發出其足球文化,球迷基礎偏向年輕,「肯玩」已經是維持打氣區熾熱氣氛的一大原因,最起碼入得球迷區的人都一定自律,穿起紅衣跟隨指揮打氣,不會像大球場般,打氣區背後總是不時傳來埋怨與咒罵聲,呼喝打氣的人坐底。

玩的時候不知疲累,但經過45分鐘在球迷區不斷又唱又跳,中場稍稍靜下,真的有點「虛脫感」。這時候,在我身旁的中學生阿龍突然向我遞來一杯水,原來當地球迷組織都會在中場小休時向各位戰友派水,阿龍見我外地人肯定「不懂規舉」,於是幫我拿了杯水來,開始跟我「傾波經」,由李惠堂開始說起,一直介紹到現在五華足球的近況,例如說當地很多「留守兒童」嗎?隨着近年職業球會的建立,正好讓愈來愈多小朋友參加足球青訓,培養球技與紀律,一字一句,都可看到足球是他為家鄉感到自豪的一大原因。但我所以對阿龍印象特別深,其實是因為一句說話。原來他本身不是足球迷,在學校也是打籃球的。我問他怎麼會走到足球場來?他說:

「我們的家鄉跟足球很有淵源,但過去都沒有一支職業球隊,現在難得有了,一定要入場支持。」

香港擁有悠久的職業足球,但真正重視過、欣賞過、自豪過的人,又有多少?

尋找徐宏傑之路 ep5 生活篇

珍惜這次修練機會 加油呀傑仔!

有球會自稱「不需要」球迷,有球隊卻積極令自己連結起所代表的社群;來到五華,雖然球隊絕不至於融入當地文化生活,卻明顯可見當地對發展足球的重視程度。今次再訪梅州客家的訓練基地,依然是那個像農民工宿舍的模樣,但隨着今年年底位於橫陂的「足球小鎮」建成,梅州客家將會擁有一個容納2萬7千人的現代化新主場,以及附有15個塊草地、五人球場、室內運動場、泳池、酒店宿舍等等的訓練基地,更重要,是當地還會建立一所足球學校,提供文法教學與足球訓練,讓小球員能夠同時兼顧足球與學業,為當地培訓出新一代足球員。成效如何還看很多因素,卻可見到當地對推動足球運動的誠意。五華很多東西都很貧乏,現實中亦不可能將所有城市都按一線城市的方向經營,但他們找到自己的特色,對於足球的熱情投入,澎湃充沛。

15個草地足球場?對香港球會來說是何等奢侈的幻想,對於跟絕多數香港球員一樣面對過「土地問題」和「康民署阿姐逆襲」的傑仔來說,別說是將來的新訓練基地,即使要他每天留在現今的「殘破基地」練波,其實都已經有夠滿足。始終對香港球員來說,訓練場從來都不是「華麗」與「殘破」的問題,而是更嚴峻的「有、無」問題。即使今年足總會的訓練中心同樣開幕,但如果始終解決不了職業足球與草根足球分配使用的問題,對港足的改變依然有限。能夠一心一意地練波,日常訓練完全不用顧慮「場外因素」的香港球員實在小之又小。

有時候,作為一個足球員要全心投入這個身份,並不能單靠個人的意識,配套設置與周遭的氛圍亦很重要,記得那場比賽之後,傑仔跟我分享了一點感受﹕「很開心,從未試過踢球會比賽時有這麼多人支持自己,只要想到在主場可盡力表現給支持者看,每天的訓練都可更專注和有動力。」

硬件配套在香港是一個死局,但氛圍這回事卻是大家可一起營造;喜愛香港足球的各位,不如由今日起,從日常中給予傑仔等一眾香港球員更充足的支持和尊重,投入每一場比賽,改變,就由自己的一小步起。

「三人行必有我師」,因為工作、因為足球,每一次出走,總有一點反思與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