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行山意外回顧|獅子山頂連續3年死人 屯門大峽谷兩致命事故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綜合本地傳媒報道,在2024年至少有19人行山時遇意外身亡,隨本地行山熱潮降溫,行山遇難的人數連續兩年下降。60至69歲的死者最多,在19人當中有9人來自這個年齡層,與過去幾年的年齡分布相似。
在「屯門大峽谷」良田坳一帶,今年發生過兩宗致命意外,另外獅子山頂連續3年有人從高處墮下而亡,值得行山人士警惕。山藝教練盧澤琛呼籲行山人士要認真評估路線的風險,了解在「明顯路徑的近郊閒遊」所面對及準備的跟在「偏遠區域的攀險路線」是截然不同。

【1、2】在1月,一對57歲及55歲的內地姐弟魂斷石澳大頭洲。他們一行6人前往石澳行山,在岸邊打卡拍照時,57歲女事主被捲入大海,其兄長及弟弟跳落海救人,最終女事主與55歲弟弟命喪海中,兄長受傷,自行回到岸上。

石澳墮海|內地姊弟葬身怒海 6人去剩4人返 疑打卡拍照樂極生悲

【3】在1月,62歲男子懷疑在跑山期間暈倒,倒臥屯門良田坳的山徑,在下午4時多被行山人士發現,救援人員趕到,送院後不治。事主有獨自跑山習慣。

屯門菠蘿山六旬漢跑步期間暈倒 昏迷送院搶救後不治

【4】在2月,年約80歲男子在寶馬山金督馳馬徑行山期間暈倒,事主昏迷送院,搶救後不治。

北角寶馬山老翁郊遊暈倒昏迷 直升機送院搶救後不治

一名老翁在北角寶馬山金督馳馬徑行山期間突然暈倒,昏迷送院搶救後不治。(陳浩然攝)

【5】在2月,34歲外籍男子在大嶼山南山營地暈倒,陷入昏迷,經搶救後不治。

大嶼山南山營地34歲英籍漢暈倒 送梅窩診所搶救後不治

【6】在3月,36歲男子與友人從水浪窩出發,打算沿麥理浩徑行往沙田,他途中跌倒,其後不適嘔吐及昏迷。有其他途經的行山人士為他進行心肺復甦急救,可惜事望送院後不治。

36歲男子行西貢麥理浩徑跌倒嘔吐 昏迷送院不治

【7】在3月,47歲男子在馬鞍山馬大石澗懷疑中暑暈倒,同行朋友報警,昏迷送院,延至當晚證實不治。死者與另外3名友山參加野外定向活動,行至馬大石澗附近不適。

參加野外定向途經馬大石澗疑中暑 47歲男搶救後不治

【8】在3月,一名六十多歲男子到南丫島行山失蹤,徹夜未歸,救援人員之後在山地塘發現事主的遺體。事主有獨自行山的習慣,亦會行高難度的路線。事主被發現時腳部疑有骨折,初步相信他從高處墮下失救致死。

六旬漢赴南丫島獨自行山失蹤 遺體翌日尋回 疑高處墮下失救致死

【9】在5月,37歲內地男子來港旅遊,與十多名朋友參加登山團,到獅子山行山,行至近獅頭位置時,攀岩期間失足墮崖,送院後不治。

獅子山內地男疑失足由25米高墮崖 直升機送院搶救後不治

一行十多人行獅子山,其中一名男子疑失足墮崖,送院後不治。(馬耀文攝)

【10】在5月,62歲男子放假閒時會行山餵狗,當日他在下午1時多離家,前往獅子山及望夫石行山,至傍晚仍未回來。翌日早上,他被發現伏屍筆架山麥理浩徑附近的一處山坡。

伏屍筆架山|好好先生上山餵狗一去不返 妻子茫然:我接受唔到

【11】在6月,56歲男子到西貢龍蝦灣行山失蹤,多個部門救援搜索13小時後,在翌日早上於刀片脊找到事主,送院搶救,延至晚上不治。在搜索過程中,有一位資深民安隊隊員熱衰竭,要由直升機送院治理。

56歲男子昨西貢龍蝦灣行山失蹤 今早獲救送院 搶救至晚上不治

救援人員搜救13小時後終於刀片脊尋回事主,由直升機吊起送往東區醫院救治。(馬耀文攝)

【12】在7月,61歲男子到後山行山,被發現倒臥在鯉魚門邨鯉生樓對開的山邊明渠,送院後不治,相信死者意外失足跌入明渠,導致後腦受傷。

鯉魚門邨六旬漢疑行山失足 後腦重創倒臥山邊水渠 送院後不治

【13】在8月,46歲漁護署高級農林助理員在大帽山採集植物樣本暈倒,同事發現他呼吸急促,手心有紅印,懷疑被昆蟲咬到。救援人員到場急救,發現他有中暑跡象,惜送院後證實不治。

大帽山男子突暈倒送院亡 據悉為漁護署人員 上山採植物樣本

一男一女與事主同行,事後二人到醫院了解情況。(梁偉權攝)

【14】71歲男子有行夜行山習慣,亦經常在山上留宿不回家,有時會留在山上數天以至一星期。他在9月底離家登山,兩星期後仍未回家,其兒子10月中到虎地坳附近尋人,在一處山坡小徑發現父親的遺體。

七旬翁疑行山失蹤逾兩周 兒子上水虎地坳一山坡尋獲遺體

【15】在10月,67歲男子早上獨自前往良田坳行山,計劃行往下白泥,但到入黑仍未歸家。失蹤兩日後,救援人員在四疊潭及五渡水附近一處5米深坑發現事主,可惜他已離世。

屯門67歲行山男失蹤兩日 墮深坑不治 直升機吊運遺體

直升機將遺體運走。(翁鈺輝攝)

【16】在12月,63歲男子與另外3人結伴到八仙嶺行山,途經犁壁山遇蜂螫,眾人走散。該63歲男子跑往落山方向,其餘3人則往上山方向走,失散失聯。救援人員到場,發現該63歲男子倒臥山上,雙手受傷,昏迷送院,證實死亡。據了解,死者是一位資深行山人士,山友稱他為「羅記」,他逝世後不少山友都在網上群組悼念他。

八仙嶺蜜蜂螫|3人跑上山檢回一命 男死者獨自跑落山魂斷

【17】在12月,69歲男子與友人從北潭坳出發上,打算行到西灣亭,他在西貢大浪灣東灣附近暈倒昏迷,送院後不治。

69歲翁西貢行山暈倒昏迷 直升機送院搶救後不治

69歲事主被送到東區醫院搶救後,證實不治。(資料圖片)

【18】在「拆禮物日」,有一位61歲男子疑獨自行山,被發現倒臥在西貢萬宜水庫東壩標尖角,當時仍有呼吸,送院搶救後不治。事主有獨自行山的習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長期病患,曾接受「通波仔」手術。

西貢標尖角男子疑獨自行山暈倒昏迷 直升機吊起送院搶救不治

事主被送往東區醫院救治,需要用心外壓急救。(黃偉民攝)

【19】在12月29日,有一位61歲女子一行18人往牛押山行山,途經彌天棧道一帶時,爬落一處崖坡期間失手墮下。救援人員將她救起,送院後不治。

馬鞍山墮崖內情|游繩落彌天棧道近90度坡 死者疑乏力甩手墮林亡

《01體育》每年底會總結每年主流傳媒的行山意外報道,在2024年至少19名行山客離世,死亡人數連續兩年回落,相信與行山熱潮在疫情後降溫有關。高峰是2022年,至少27人命喪山上,去年回落至20人,今年再稍降到19人,與疫情開始2020年的19人一樣。

以年齡分類,最年輕的死者34歲,這位外籍男人與女兒到南山營地露營,起營時不適暈倒不治;最年長的死者約80歲,在金督馳馬徑行山途中昏倒地上去世。年齡分佈與往年相似,60至69歲的年齡層佔比最高,有9人;在2022及2023年,同樣是這個年齡層的行山死者最多,2022年有10人,去年有8人。

按月份分析,12月有4人命喪山上,1月及3月各有3人在行山期間離世。

以地點分析,在石澳大頭洲有2人遇難,來自同一宗意外,有人在岸邊打卡被大浪捲走,另一人落海救人也一同喪命。行山遠足也要「睇水」,在海邊、溪澗要小心留神,幾乎每年都有致命意外與行澗及綑邊有關。

屯門的青山高583米,為香港三尖之一,它與附近的良田坳、圓頭山及青山腹地一帶都不屬於郊野公園。(顏銘輝攝/資料圖片)

良田坳及青山腹地今年發生了兩宗致命意外,先在1月有男子獨自跑山暈倒身故,之後在10月有男子在這一帶失蹤兩日,被發現命喪四疊潭及五渡水附近的深坑。良田坳被稱為「屯門大峽谷」,是香港其中一個熱門郊遊地點,但此地不屬於郊野公園範圍,欠缺路牌指引,若果偏離軍車路,其餘小徑較易迷路。青山腹地一帶為劣地,甚少樹蔭,在夏天也是中暑的高危地帶。

獅子頭連續3年發生致命意外,請行山人士提高警覺。(顏銘輝攝/資料圖片)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意外地點是獅子山的獅子頭,在5月有男子失足墮崖而亡,連續3年有人的獅子頭高處墮下而死。獅子山鄰近九龍市區,其危險性常被忽視,意外頻生,其實獅子山山頂一早已被郊野公園列為曾發生致命及嚴重意外的高危地點。

馬鞍山及牛押山以東一帶滿佈險線,連續兩年有人斃命。在12月底,一行18人行到彌天棧道一帶時,其中一位61歲女山友在爬落一處崖坡時失手墮下,送院後不治,懷疑女事主體能不支,捉不實繩索。去年2月,有74歲男子在大洞坑行山失蹤,被發現伏屍一處崖底下,懷疑是失足跌倒。這一帶的險地在去年亦有兩宗行山被困的意外,包括有男子在彌天棧道失足墮下十多米,救援人員花了17小時才將受傷的事主救起。

如果偏離龍蝦灣郊遊徑,走進其他支路,就很易迷路。(顏銘輝攝/資料圖片)

此外,山友要注意龍蝦灣的刀片脊,今年有男子在那裏行山失蹤13小時,被尋獲時危殆,送院後不治。在2022年,亦有男子到刀片脊一帶行山,結果失蹤5日後才找回其遺體。那裏屬於清水灣郊野公園,有一條龍蝦灣郊遊徑為主要行山幹道,但刀片脊遠離主徑,附近多小路,臨近海邊亦有崖壁,易迷路且有危險。

其餘發生過致命意外的地點有難有易,主要山徑有麥理浩徑及金督馳馬徑,而偏遠之地包括南丫島的山地塘,那裏沒有政府的官方郊遊徑,支路甚多,但因為多奇石怪岩,吸引不少山友去往探險;東灣是西貢大浪四灣中最遠離馬路的一個海灣,離麥理浩徑有段距離,附近有蚺蛇尖、米粉頂、東灣山及長咀等偏遠之地。

西貢的蚺蛇尖是行山意外黑點,但今年未有發生致命事故。(顏銘輝攝)

在19名行山遇難的死者中,有8人是獨自行山的。結伴同行不能減低意外發生的機率,但一旦有意外發生,同行人士可以馬上報警,並提供較準確意外位置,所需的搜救時間短,救援人員大多可以在即日趕到現場。相反,獨自行山,若發生意外失蹤,可能延至晚上才會由家人報警,救援人員往往最快隔日才能上山找到事主。

蜂螫的意外相信亦令山友警覺,12月有一位資深山友在八仙嶺遇蜂螫,最後在山上遇難,連續兩年有人在山因蜂螫而喪命。八仙嶺外,針山、鶴藪及龍蝦灣今年都有行山遇蜂螫的報告。

警方在張屋地村找到60歲失蹤男子黃銘芳,據稱他曾經飲溪水解渴。(黃學潤攝)

今年兩宗不幸中之大幸的行山事故,事主失蹤超過兩日後獲救。有60歲男子在8月獨自行山失蹤,有可能到八仙嶺行山,搜救人員連日搜索,到他失蹤的第三日的早上在大埔張屋地找到他,他神智清醒,只是手掌滿佈傷痕。有九旬老翁在12月打算跟行山隊到烏蛟騰一帶行山,但他未能跟上隊伍,獨自迷路,在野外露宿3日2夜後被村民發現獲救。

警方及消防在烏蛟騰找尋失蹤的90歲老翁吳錫湖。(資料圖片)

香港郊野風光明媚,吸引不少內地遊客來港行山,但可能他們不太了解香港的天氣警告,發生過內地遊客在暴雨下行山求救的事故。在五一黃金周,紅色暴雨警告期間,一行11名內地遊客被困東壩,無法離開,當中7名小孩衣衫濕透,要入公廁避風雨,報警求助。破邊洲、東壩及麥理浩徑第二段成為內地遊客的熱門郊遊地點,周末假期人山人海。

破邊洲成為內地遊客的大熱郊遊景點。(資料圖片/顏銘輝攝)

另外在6月,有日天氣不穩,天文台一日內3次發出黃色暴雨警告,有4名內地女子帶同兩名小童,打算由烏蛟騰行到梅子林露營,但未能與其他朋友會合,最後救援人員在荔枝窩一帶發現他們,將他們救走。

由3月到10月,香港有大半年時間天氣炎熱,所以中暑是其中一項最常見的行山意外,西貢萬宜水庫、破邊洲、白臘、大嶼山東澳古道、老虎頭、沙田望夫石、沙田坳、屯門的麥理浩徑第十段也發生過中暑求救的個案。中暑是嚴重的熱病,足以致命,行山人士必須小心。

位於愉景灣的老虎頭。(顏銘輝攝)

戶外訓練機構「山樂」的山藝教練盧澤琛表示,登山的活動場景就是在偏遠地區,遠離醫療設施及便利的通訊網;在表達位置時亦有一定難度,得到支援的時間亦較長;正因以上種種的獨特性,遠足人士應在出發前需做好行程計劃,評估自身能力及風險,帶備適當的裝備。

盧澤琛認為,行山人士最理想能夠結伴同行,如必須單獨前往,宜選擇明顯的主要山徑,出發前將行程及路線通知家人。

山藝教練盧澤琛。(顏銘輝攝)

他希望行山人士認真評估路線的風險,在「明顯路徑的近郊閒遊」所面對及準備的跟在「偏遠區域的攀險路線」是截然不同。此外,他提到要適當地運用安全裝備,如繩索、扁帶及攀山扣以越過有下墮風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