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露營背囊後疫情時代銷量不減 受內地客追捧彌補本地客流失
疫情後開關一年多,港人紛紛外遊消費,本地零售業受到打擊,在香港經營戶外用品代理及零售店的邱季良(Angus)本身亦預期,遠足及露營用的大背囊銷量將大幅下滑,但結果有意外驚喜,他代理的美國背囊品牌Osprey受內地客追捧,彌補到本地客的下跌,「以為會跌的時候,又有一條水幫到我」。不過,他表示銷售策略不敢太進取,以免內地客熱潮驟過後要「坐艇」。
疫情封關,港人無法外遊,紛紛蜂擁至郊外行山及露營,令相關戶外產品供不應求,生意逆市向上。疫情過去,社會復常,行山露營熱潮退去,戶外產品的需求打回原形,甚至更差。
Angus在本地經營戶外用品零售店多年,又長期代理外國的品牌,包括Osprey的背囊,見證這幾年的大起大跌。談到Osprey背囊的銷售,他說:「最初賣到斷晒,根本沒有預到那麼多貨量,之後2020年冬季比正常銷量入多3成,那3成全是經銷商要求的。」
「到2022年是巔峰,差不多是(正常銷量的)一倍,大家(經銷商)都有信心,因為真的多了很多人買,而且疫情看來不會在短期內完結。」Angus續說:「其實全世界一樣,在那3年間,戶外產品全部都好好賣,帳幕都賣到沒有貨。」
隨社會復常,2023年開關,Angus知道這段戶外用品不正常地好賣的黃金日子到了盡頭。他表示:「我那時跟同事說,一定跌,不要入那麼多(大背囊),不可留太多存貨,但2023年初逐步開關,都見到明顯回落。」
「但旅客一來,2023年頭,內地開關。內地及香港的價錢有分別,上面有稅而香港沒有,我真的不知是什麼氛圍,他們來到又是買大背囊。以為會跌的時候,又有一條水幫到我。個個經銷商都一致地說,很多內地朋友來買,直到現在,內地客的佔比仍然很高。」
Angus表示很多戶外產品的銷量都有回調,但Osprey背囊意外地維持得住。他說:「我們自己店舖都見到,露營產品如睡袋、帳幕都跌了很多。那是意料之外的潮流,這個品牌本身在內地都很紅,香港的價錢又比內地便宜兩成,他們見用開又便宜,就會買。」
Angus指,在這個行山季節本地人的Osprey背囊銷量跌3成,但他說:「這3成絕對可以在內地客上彌補得到。受內地客帶動,我們的經銷商都很進取,繼續落單。」雖然受內地客追捧,但他不敢太進取,他解釋:「穩守突擊吧!大背囊其實很難賣,如果突然內地人不來買,我就坐艇,所以都很小心去估算。」
美國背囊品牌Osprey在1974年成立,Angus在另一戶外品牌Mountain Hardwear的負責人強烈推介下,於90年代末將這個品牌引入香港。他說:「Mountain Hardwear的老闆大力推薦,說這個品牌(Osprey)很有潛力。最初我還未正式代理,只是問他們拿貨回香港賣,不是獨家代理的。當時香港市場都未太接受,開始都很滯銷,真的很難賣。記得拿了200個背囊回來賣,賣了差不多一年都未賣完。」
那時候,Osprey主要出產兩類背囊,分別是露營背囊及滑雪背囊,只有前者才能在香港的環境用得着。那些露營用的大背囊用料厚及耐磨,價格昂貴,那個年代都要賣千幾元一個,最貴的款式超過兩千元。
在千禧年初,Osprey下了兩個重要決定,改變了整個企業的發展方向。Osprey在越南開設廠房,背囊由美國變成越南製造。創辦人Mike Pfotenhauer親自指揮,成立Talon系列,用大背囊的負載系統去設計小背囊。Angus說:「美國造不到那麼細的背囊,因為成本貴,但你不能大背囊賣千幾元,而細背囊也賣千幾元!於是他們決定開發越南廠。」
香港地方細,行山以一日旅程為主,較少用到沉重的大背囊,而且細背囊的定價較親民,故更受歡迎。Angus說:「有一款11L的背囊,用來一日行山就剛剛好,而且得到不少毅行者的青睞,那時毅行者亦開始興起。」
Angus形容2004至2015年是Osprey的黃金10年,無論是全球市場,還是香港市場,皆呈增長。他說:「(生意)年年都向上,因為有了越南之後,多了很多新的產品,例如造一些入門版的大背囊,採用較薄身的尼龍,比較輕量化。那10年是黃金10年,越南廠剛剛起飛,Talon系列銷量很強,全世界可以賣到數以百萬個計,開完一間廠又說不夠,又要開多間,做到廠都來不及造。」
為了讓香港的Osprey用家更了解這個背囊品牌,Angus在美荷樓青年旅舍策劃了Osprey 50周年展覽,免費入場,活動日期由10月26至11月24日。
「Osprey X香港YHA」展覽詳情
日期:10月26日至11月24日
地點:九龍深水埗巴域街70號石硤尾邨41座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美荷樓地下
時間:10:00-18:00(星期六及日設有導賞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