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清然.後奧運的我|沒一刻猶豫過 四年後,揚帆到洛杉磯
鄭清然,25歲,香港男子滑浪風帆代表,首戰奧運。
滑浪風帆在距離巴黎約860公里的馬賽舉行,遠離大眾視線範圍。比賽一共四天,鄭清然在第三日曾經首名衝線,最終以第13名完成奧運。
奧運後的三星期大假眨眼過去,一切重新開始。走在體院外的城門河畔,鄭清然訴說奧運一點一滴,由爭取參賽資格的萬分驚險,到與獎牌賽擦身而過的不完美,天色漸暗,夜幕低垂,那是一趟關於榮耀、肯定、熱愛和自省的旅程。
攝影:楊宇翹
【編按】「後奧運的我」系列,逢周三推出。或許你已忘掉他和她的名字,他們在2024盛夏的經歷,卻已成為最美麗的香港歷史。
能夠完成鄭清然的訪問,要先鳴謝隊友馬君正。當天,我們本是約了馬君正訪問,閒聊起鄭清然沒有回覆Instagram訊息,馬君正二話不說,一通電話,不消30秒:「Okay!」鄭清然就這樣被揪出來。
「今日是巴黎奧運後首日復操,奧運後我放了三星期假,當運動員以來第一次放這麼長,我去了斯里蘭卡觀鯨、滑浪,放鬆一下。」穿了一件香港滑浪風帆總會T恤就出來訪問,更要為了趕在日落前拍攝,在河畔急步而行,鄭清然行得大汗淋漓,還滿有禮貌地跟說:「唔好介意,可能有啲臭。」
滑浪風帆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起成為競賽項目,由蔡利強成為首名奧運風帆港將開始,港隊在11屆奧運以來從未缺席(男子11屆、女子9屆),李麗珊在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為香港勇奪史上首金,固然家傳戶曉,港隊歷年來更是名將輩出,黃德森、何智豪、陳敬然、陳慧琪、陳晞文……「奧運=風帆」,對香港人來說,已是理所當然。
然而鄭清然告訴我們的是,即使一席奧運參賽資格,其實也得來不易。巴黎奧運滑浪風帆男、女子各有24個參賽席位,從去年8月世界錦標賽開始,然後是各洲份的資格賽,陸續決出入場券誰屬,像女隊的馬君正,便在去年9月的杭州亞運取得奧運資格。當時她在亞運摘下銀牌,但因為金牌的中國選手黃先婷早已登上奧運列車,資格於是順延給銀牌得主。
鄭清然卻不像馬君正般順利。他先在世界錦標賽只列53,轉而寄望杭州亞運,只要奪金就能如願出戰奧運,可惜只得銅牌,機會又少一個。「如果斷纜的話,我覺得自己是千古罪人。」鄭清然暗忖,港隊從未缺席奧運的金漆招牌,難道栽在自己手中?
今年4月的法國法國終極資格賽,將會決定最後5個席位誰屬。4日上演12場賽事,鄭清然最終穩佔第3,終於趕上奧運尾班車。「大家都想取得資格,但總有些事情控制不來,若自己全力以赴都無法達成目標,也沒辦法,所以教練叫我從容一點,不要想太多控制範圍以外的事情,做好自己就好。」鄭清然回想歷時一年的資格爭奪戰,教練一席話令他學懂放下所謂別人的眼光、外界的證明,那是寶貴收穫。
奪得奧運資格後,鄭清然如釋重負,他沒太過興奮,因為更大的挑戰正在等待他,「奧運資格並非團隊的目標,大家都想在奧運有好成績,獲得資格當刻比較平淡,隨即研究有什麼缺點要改善。」
一個奧運發生在相距巴黎約860公里的馬賽。雖不在巴黎,但馬賽港(Marseille Marina)的奧運氣氛同樣熾熱。運動員入口聚集不少觀眾,不論選手國籍,每當選手準備落水,觀眾總會報以熱烈歡呼聲。鄭清然坦言滑浪風帆比賽甚少如此熱鬧,偶爾近岸時更聽到觀眾打氣,這種體驗相當特別。
在奧運開賽前,港隊提早兩個多星期已抵達馬賽備戰,盡快熟習地形,減輕比賽壓力。首日賽事原定7月29日展開,但因風力不足而順延。等待時間愈長,鄭清然腦中的雜念愈多,過度思考、愈見緊張,鄭清然在翌日極細風下的唯一一場比賽,在24名選手中位列第20。第二日舉行5場賽事,鄭清然表現好轉,兩場躋身前十,然而其中一場被取消資格,總成績依然在下游徘徊,港隊裏低氣壓彌漫。
聽天命之前,必得盡人事。奧運後,總教練陳敬然對鄭清然的評語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總說滑浪風帆比賽有如人生縮寫,揚帆大海,航道似有還無,不像泳池般排好直線,來來回回不能逾越,小時曾經游泳與滑浪風帆雙線發展的鄭清然,大概深明此道——面對一切變幻,了解自己,方能看清目標,勇敢前行。「以前我不會思考太多訓練背後的原因,久而久之就不了解自己有何不足。每次與阿英(總教練陳敬然)交流,我才逐漸意識到,我不可以單靠別人的力量來進步,更要學習自我成長。提供解決方法是教練的職責,但作為運動員不可盲目跟從,必須自己消化和思考,才會進步。」
滑浪風帆對鄭清然來說,已不是8歲時在家門口赤柱的課外活動。小男孩那時怕辛苦、放棄過,見到哥哥鄭清為揚帆大海十分「有型」,決意再次踏上帆板,哪怕風高浪急,終由赤柱撐到馬賽。「其實也有發揮不錯的時候,路線選擇與頂級選手相若,我甚至有能力擊敗他們。我確認自己喜歡風帆,有人說完成目標後會迷失,我沒有一刻猶豫過,我想繼續下去,爭取更好成績。」即使訪問來得突然,鄭清然沒怎麼準備,但趕忙中也揹了五環背囊、帶了五環水樽,這些物品看似平平無奇,但正正紀錄了鄭清然獨一無二的2024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