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片之戰】曾志偉鬥黃百鳴

撰文:王嘉政
出版:更新:
曾志偉監製的「香港系列」,單是海報已是人山人海。(網上圖片)

如果不是戲名提及年份,可能你也未必記得清《2012我愛HK喜上加囍》和《2013我愛HK恭囍發財》,又或者《百星酒店》和《八星抱喜》有何分別。的而且確,分別由曾志偉和黃百鳴作推手的「香港」及「八星/囍事」系列,一方面雖然在近年港產賀歲片市場,各佔半壁江山;但另一方面,這種每年一套,沿用相同套路(甚至相同陣容)的群星喜劇,似乎已為觀眾帶來「賀歲疲勞」。究竟曾、黃歷年來的作品,成績如何?而面對近年合拍片的挑戰,這兩大系列又是否需要求變?

 

其實黃百鳴在2009年早已監製過《花田囍事》。但說到他和曾志偉的鬥法,其實始於2010年。原來兩人在2010至2013年間的4次交手,曾志偉的「香港」系列在票房上贏了3次,首年的《72家租客》總票房更遠超對手黃百鳴的《花田囍事2010》一倍有多。有趣的是,不論是曾還是黃的作品,票房均有下滑迹象。曾志偉作品的「跌幅」更是逐年增加,2010年的《72家租客》大收3400萬,穩佔當年港產片票房第二位,但到了2013年,《恭囍發財》只收1600多萬,差點跌出票房十大。另一邊廂,黃百鳴的4部作品票房亦一直浮沉,只有一部《百星酒店》能夠衝破2000萬大關。

至於黃百鳴的「囍事/百星」系列,人頭數目雖少,但粒粒巨星。(網上圖片)

必入票房十大 全賴天時地利人和?

不過,即使《恭囍發財》當年只能守住第九位,但其實曾、黃的「香港」系列和「八星/囍事」系列,仍然是每年十大最高票房的座上客,無一例外。這種神奇現象背後原因,很大程度要歸功於賀歲片的獨特性──它一來是華人社會獨有的片種;二來亦是紮根於1980年代的香港,作為幾代港人的集體回憶。因此香港觀眾始終保留着「賀歲片情意結」,就算劇情沿用相同套路,但只要能夠看見熟悉的明星臉孔身穿紅衣,向着銀幕拜年,大家也願意付錢買票入場,用那胡鬧輕鬆的兩小時作為例行的節日活動。

《浮華宴》陣容和黃百鳴往作相近,故事則改編自英國戲劇《玻璃偵探》(網上圖片)

策略有變 黃百鳴摸索賀歲新路

 

「同一招式,不可以對聖鬥士用兩次。」這個出自《聖鬥士星矢》的道理,相信兩大監製也會明白,更何況,他們對觀眾用了同一招式4次。哪怕大家雖然仍有着「賀歲片情意結」,理應也會對群星盡出的賀歲喜劇感到麻木。但令人費解的是,當黃百鳴在2015年拼棄「囍事」系列,改為推出《浮華宴》這部改編自英國戲劇的偵探喜劇時,總票房卻只得200多萬。故事以「七宗罪」和人性為主題,不少影評人也表示這是一部不乏誠意之作,但似乎主流觀眾卻興趣不大。

香港賀歲片該何去何從


曾、黃的賀歲片之戰,在前者近3年均停產之後,似乎暫時告一段落。相反,更劇烈的賀歲片之戰已經來臨──像下個月的香港賀歲檔期,彷彿已預示到,將會是星爺鉅製《美人魚》的天下;與此同時,亦有《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類叫座力甚大的中港合拍大片。相信兩大監製,以及大家都要思考一個問題:究竟香港人需要怎樣的賀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