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爾】《香港01》記者走入核爆遺址 見證封鎖33年歷史

【切爾諾貝爾】《香港01》記者走入核爆遺址 見證封鎖33年歷史
撰文:林迅景
出版:更新:

HBO迷你劇《Chernobyl》(切爾諾貝爾)現時播出3集,在外國影評網站均獲得超高分數,在IMDb中得到9.6/10成為2019年劇集第一位,而Rotten Tomatoes(爛蕃茄)則獲得95%新鮮度,足足拋開神劇《Game of Thrones》(權力遊戲)一段距離。其中一篇由前蘇聯人民撰寫的網上評論,更認為這部片集是「令人震驚而極其寫實又有大量細節」。雖然,「切爾諾貝爾事件」距今已33年,但對於前蘇聯人民或現時烏克蘭的國民來說,是一個深刻而又恐怖的回憶。筆者在3年前(即「切爾諾貝爾事件」30週年到訪烏克蘭,至今還記得,當筆者向約為50歲的民宿屋主,題及要到「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參觀。當時她眼神中流露出驚恐、疑惑的神情,並問道:「你為甚麼要去那個鬼地方?!」

HBO迷你劇《Chernobyl》(切爾諾貝爾)現時播出3集,在外國影評網站均獲得超高分數,在IMDb中得到9.6/10成為2019年劇集第一位,而Rotten Tomatoes(爛蕃茄)則獲得95%新鮮度,足足拋開神劇《Game of Thrones》(權力遊戲)一段距離。其中一篇由前蘇聯人民撰寫的網上評論,更認為這部片集是「令人震驚而極其寫實又有大量細節」。雖然,「切爾諾貝爾事件」距今已33年,但對於前蘇聯人民或現時烏克蘭的國民來說,是一個深刻而又恐怖的回憶。筆者在3年前(即「切爾諾貝爾事件」30週年)到訪烏克蘭,至今還記得,當筆者向約為50歲的民宿屋主,題及要到「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參觀。當時她眼神中流露出驚恐、疑惑的神情,並問道:「你為甚麼要去那個鬼地方?!」(HBO劇照/《Chernobyl》)
HBO迷你劇《Chernobyl》(切爾諾貝爾)現時播出3集,在外國影評網站均獲得超高分數,在IMDb中得到9.6/10成為2019年劇集第一位,而Rotten Tomatoes(爛蕃茄)則獲得95%新鮮度,足足拋開神劇《Game of Thrones》(權力遊戲)一段距離。其中一篇由前蘇聯人民撰寫的網上評論,更認為這部片集是「令人震驚而極其寫實又有大量細節」。雖然,「切爾諾貝爾事件」距今已33年,但對於前蘇聯人民或現時烏克蘭的國民來說,是一個深刻而又恐怖的回憶。筆者在3年前(即「切爾諾貝爾事件」30週年)到訪烏克蘭,至今還記得,當筆者向約為50歲的民宿屋主,題及要到「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參觀。當時她眼神中流露出驚恐、疑惑的神情,並問道:「你為甚麼要去那個鬼地方?!」(HBO劇照/《Chernobyl》)
「切爾諾貝爾事件」發生於1986年4月26日。事故中,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爐發生爆炸,放射性塵埃覆蓋了大面積區域。事件報告中提及,有56人死亡,約60萬人暴露在高度放射線下,更有報告顯示有近20萬人因放射線引起的癌症等各種疾病而死亡。(電視截圖/《Chernobyl》)
《Chernobyl》劇集中提到,凌晨當晚核電廠爆炸後,有消防員接報到場救火,卻嚴重暴露在輻射之下。這部分也極為真實,因為爆炸後管理層並未知悉事件嚴重性,所以消防隊只當是普通失火,並未有防輻射措施。(電視截圖/《Chernobyl》)
近年烏克蘭有限度地開放了切爾諾貝爾地區以及周邊廢棄都市。每天約開設兩至三團,每團約10人的觀光教學團,團費因參加人數而定,約為一千港幣。圖為上車集合地點的標示地圖。(網站截圖 / www.chernobyl-tour.com/)
切爾諾貝爾旅行團有一天至一個星期天數供選擇,一團約7-10人,也可以選擇私人包團,以及有俄文、英文團選擇。(林迅景攝)
筆者在烏克蘭逗留了10天,在第7天參加切爾諾貝爾遊學團。當日要在早上7時集合,附近有KFC,所以也非常容易辨別。(林迅景攝)
集合後會乘坐一架24座出發,車程約一個多小時,車程中導遊會介紹遊覽時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講解「切爾諾貝爾事件」的經過。電視機也會播放事件的資料片段以及相關人員的訪問。(林迅景攝)
切爾諾貝爾地區現為限制區域,除相開人員外均不能進入,門口也設有軍事崗哨。區域內有部分設施(包括軍事設施)也不準拍攝。(林迅景攝)
在到達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前,會經過一大遍草原地帶。據導遊解說,當局在事件後引入了馬匹作測試輻射水平,連帶也吸引了狼、狐狸等野生動物。圖中間的就是狐狸。(林迅景攝)
當時正值二月寒冬,不過遠處也能看到馬匹出現。導遊表示草原地帶仍含有高輻射量,不能進入。(林迅景攝)
原本Pripyat(普里皮亞特城市)的標牌看到這個標牌,就意味著進入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範圍。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始建於1972年8月15日,曾經被認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廠。(林迅景攝)
這個是消防員紀念碑,據報告顯示,事件中有47名救災人員死亡,導遊也解說,參與該場救災工作的人員中,絕大部分也因輻射而在之後身亡。(林迅景攝)
消防員因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之下,暴露在高輻射環境而皮膚遭受「燒傷」。(劇照/ 《切爾諾貝爾》)
烏克蘭主要是東正教以及天主教,所以切爾諾貝爾中也設有聖母像。情況大概就類似於華人於車禍或海邊供奉佛像或天后像吧。(林迅景攝)
據導遊解說,當地還有數位不願離開的老人家居住,不過當日拜訪時似乎已經人去樓空。(林迅景攝)
網上有關切爾諾貝爾的照片,最多的就是這個小型遊樂場,同時也是遊學團的必到景點之一。(林迅景攝)
因應核電廠的設立,當時蘇聯建造了包括遊樂場、住宅等各種設施供核電廠員工以及其家庭使用。(林迅景攝)
普里皮亞特城在意外發生前人口約49,400人,事故發生後,公寓建築、游泳池、醫院等均被廢棄,是故保存了30年前的面貌。(林迅景攝)
如果有事先登記租用的話,當天會收到一個測量輻射量的儀器。儀器測量單位為微西弗(μSv)。導遊表示如超過危險水平,儀器會發出警告。(林迅景攝)
為甚麼會有塗鴉?導遊指會有「不怕死」的青年潛入該區玩樂,他們也會爬上摩天輪上。(林迅景攝)
Pripyat(普里皮亞特城市)有不少廢棄建築物。(林迅景攝)
建築物內有大量被遺棄的防毒面罩。(林迅景攝)
進入Pripyat(普里皮亞特城市),需由導遊選擇遊覽路線,大多數都要步行前往。不過,導遊也會詢問團員的意向,可以選擇某些景點前往。(林迅景攝)
之前提及過,切爾諾貝爾遊學團有1-7天團選擇,所以鎮內也新建了不少建築。(林迅景攝)
場內也設有擺放重型車輛的地方,不過旁邊同樣也有輻射警告。(林迅景攝)
這個大型建築是軍事雷達,在地圖中標示為「RADAR DUGA-1」。(林迅景攝)
「RADAR DUGA-1」的側面,約150米高。(林迅景攝)
照片中,這個「radar duga-1」好似沒150米,其實近看就知道它有多大型。(林迅景攝)
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區域仍有軍人駐守,導遊表示這些木材可能是生火或取暖用。(林迅景攝)
廢棄建築物不在少數,區內最高的一棟約為12層。(林迅景攝)
爬上12層樓梯之下,就會到達全市最高的地方,可能一覽全景。(林迅景攝)
整個行程最重要,大家就想見的,就是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圖為3號核電廠,細看之下還是可以看到有工人正在建造「石棺」。(林迅景攝)
因輻射問題,只能在遠處參選核電廠,且只能停10分鐘,之後一行團友就被吩咐回到車上繼續下一個景點。在遠處也測得2.84μSv水平(迎風時可達5-7μSv)。(小知識:20μSv為緊急水平)(林迅景攝)
當時正值2月份,為烏克蘭看的寒冬,日間溫度約為攝氏零至負十度。因為輻射問題,所以只逗留約10分鐘就要回到車上。(林迅景攝)
這個是切爾諾貝爾核電廠4號,外面圓拱的是後來興建的新「石棺」。(林迅景攝)
被通稱為「石棺」的,其實是為防止輻射洩漏而在核電廠外蓋建的鋼筋混凝土保護層。(林迅景攝)
30年沒被使用過木長椅...(林迅景攝)
旅程中會遊覽不少大樓,有小學、住宅等,地下的全是小學書籍。(林迅景攝)
據知,該地區曾經歷過掠奪,所以現場剩下的都是被認為不值錢的東西。(林迅景攝)
旅程中段其實會安排一頓午餐,在進入飯堂前,會經過一部測試輻射量的機器。(林迅景攝)
對於封鎖區域的膳食,真的不能要求太多,其實隔離枱的駐守軍人也是吃著一模一樣的食物。(林迅景攝)
回到市區後,參加者均會收到一張紀念証書,還可以看到整個切爾諾貝爾核電廠與周邊地區的地圖。(林迅景攝)
旅程由「ZALISSYA」(烏克蘭核電廠周邊其中一個村落)開始,首先會經過紀念碑。全個區域有4760平方公里,約是四個香港的陸地面積。(林迅景攝)
經過軍事崗哨「LELIV」,就代表正式進入限制區域,之後會經過雷達「RADAR DUGA-1」、紅樹林「RED FOREST」等設施。(林迅景攝)
跟據參觀天數,遊覽景點以及內容都會不同。當然,留得越耐就睇得越多。(林迅景攝)
參觀完畢後已經是夜晚,一整天的遊覽雖然有點走馬看花,但卻非常充實。(林迅景攝)
返回香港之前,民宿屋主特地煮了餐家常烏克蘭晚餐,也分享了當日參觀切爾諾貝爾的所見所聞。(林迅景攝)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