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杞然回歸影壇 拍《烈火戰車》主角生平 述說戰爭中人性
《十年》可以衝擊香港;10年時間則可為香港帶來無限轉變。人生沒多少個10年,自執導《西楚霸王》後退隱的導演冼杞然,第一個「10年」棄影從商,投身日資百貨公司;第二個「10年」,醉心還原歷史,製作耗時10年的《終極勝利》。這20年,冼杞然除了中港兩邊走,更是往來於商場與片場。
攝影:符祥定
冼杞然的名字對80、90後的人較陌生,全因近十多年,他鮮有作品面世。1994年電影《西楚霸王》上映後,他毅然淡出影圈。離開的主因,原來是政治。《西》片混合了台灣和內地資金,更是第一部中、港、台三地聯手合拍的大製作,他是電影導演,自然被捲入政治漩渦。
「當時我在各方面都有影響力,深信自己有條件做這工作,但過程中很辛苦,有很多爭拗、很多問題,互相攻擊,我覺得心灰意冷!」機緣巧合間他選擇離開,到北京從事管理工作,這一改變,便是10年。
「當時我思考過,電影只是工作一部分,沒有電影我都能生活。」他坦言「很幸運」,由於曾在潘迪生的百貨公司工作過,對銷售業務有一定認識,碰巧有機會加入全中國第一間日資百貨,順理成章從商參與行政工作。
為李愛銳的故事着迷
冼杞然自言因「幸運」從事行政管理工作,怎料第二個10年又因「巧合」回歸電影路。2004年,他協助籌備北京奧運的前期工作,巧合地聽到英國短跑世界紀錄的曾經保持者李愛銳(Eric Liddell)在中國的故事。
李愛銳較為人熟悉的一段往事,或許源自1980年代奧斯卡得獎作品《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烈》片講述李愛銳前半生,他為了堅守信仰「守主日」不能比賽,放棄穩操勝券的100米短跑,繼而參加不擅長的400米比賽,誰知一樣奪金,更刷新世界紀錄的經典傳奇。而令冼杞然着迷的,卻是這位在天津出生的蘇格蘭短跑名將捨棄名利回流中國,與中國人共同進退的故事。「李愛銳的故事表達出戰爭混亂中,人與人間的互助,電影可以做有心意的題材,這個題材好吸引。」他補充。
到山東尋找戰俘家人
1943年初,日本軍隊佔領了天津,全部外國僑民都被迫在此滯留。同年3月,日軍把在天津的敵對國僑民,分批遣送到山東,作為人質囚禁在濰縣集中營裏,李愛銳在遣送的名單上,直至1945年離世,死於腦癌。他說:「我要拍這部電影,於是我在大學教碩士班期間,每次都問學生有沒有山東人,結果找到一位濰坊的學生,於是請他做助手。」助手熟悉故鄉,成功協助他到山東尋找當年戰俘的家人,更遠赴英國等地,訪問到李愛銳的兩個女兒,得到更多的口述歷史。「其中有個叫張興泰的老人,當年協助美國人逃亡,很有真實及現場感。他曾聽到爸爸跟哥哥說,要幫助美國人逃亡,若果有問題的話,全村人會被日本人殺頭!」他說得起勁。
若說冼杞然幸運,倒不如說他懂得把握機會。筆者問他選角可有困難時。他激動地說:「非常困難!始終華語片和美國差距大,外語片需要用有名望的男角,加上李愛銳屬世界知名,選角很幸運。」他口中的「幸運」,其實是由於影片籌備多年,其間認識很多製片人,輾轉間找到英國名演員約瑟費恩斯(Joseph Fiennes)飾演李愛銳。
若果只為一套電影,冼杞然未必需要搜集如此龐大的資料。原來他真正目的,就是還原歷史。拍攝《終極勝利》期間,他同時拍了《被遺忘的濰縣集中營》紀錄片,並編著了《被遺忘的濰縣集中營》歷史圖書。或許在每個導演的電影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理想。「中國人義無反顧幫外國人,當年淳樸的情操,值得我們借鏡。」他寄語。
「我希望做一條院線」
手執導演筒數十載,他原來還有夢想要實現,「我希望做一條院線,因為我很痛心,很多人沒辦法在戲院睇戲。我會盡最大努力做一條院線,(放映作品)包含所有電影;最好作品沒有放映的話,實在可惜。」
冼杞然第三個「10年」,原來是希望香港電影業能得到「終極勝利」。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