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2023購400億美元晶片製造設備 美媒:突顯重視自給自足
1月22日,彭博社援引官方數據報道稱,2023年,美國政府加大對華晶片出口管制;而與此同時,中國晶片企業大幅增加了晶片製造設備的進口量。彭博社認為,中企加大投資力度,顯示出中國晶片行業對於實現自給自足的重視。
作者:齊倩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
官方海關數據顯示,在2023年,中企用於製造計算機晶片的機器的進口量增長了14%,達到近400億美元,這是自2015年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大進口額。
彭博社還觀察到,中企在荷蘭新對華出口管制1月全面生效前,加緊儲備被限制的光刻機設備。2023年12月,中企從荷蘭進口的光刻設備較2022年同期增長了近1000%,達到11億美元。
報道提到,2023年,中國進口總額下降了5.5%,而晶片製造設備的進口量卻出現大幅增長,這突顯出中國晶片行業對於對沖美國出口管制風險,在晶片領域實現自給自足的重視。
彭博社稱,美國及其盟友實施的對華晶片出口管制,導致中企更難獲得製造最先進晶片所需的機器,並減緩了相關行業的發展。當前,中國晶片企業正迅速投資興建新的半導體工廠,以提高自給自足的能力,從而避開美國及其盟友實施的出口管制。
美國對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ASML)的施壓始於2019年,當時的特朗普政府推動荷蘭政府禁止向中國銷售阿斯麥的頂級極紫外光刻設備。去年,在拜登政府的推動下,荷蘭政府進一步加強對華出口管制,從2024年1月1日起限制阿斯麥對華提供先進光刻機設備。
彭博社此前援引消息稱,在荷蘭對華出口管制全面生效前,阿斯麥持有可向中國公司提供三款頂級浸潤式深紫外光刻機的許可證。但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美國官員去年與阿斯麥進行了接觸,要求他們提前停止向中國客戶出貨部份設備的預定計劃。
另據路透社日前報道,在管制生效前加緊儲備外,為對沖美國對華晶片出口管制的風險,愈來愈多的中國半導體設計公司開始另闢道路,在馬來西亞封裝部份高端晶片。有知情人士稱,中企只要求馬來西亞公司封裝晶片,而非製造晶片,因此並不違反美國任何對華晶片管制措施。
對於美國施壓盟國實施對華晶片出口管制,中方已經多次表明了立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月初回應稱,中方一貫反對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以各種藉口脅迫其他國家搞對華科技封鎖。半導體是高度全球化的產業,在各國經濟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美方有關霸道、霸凌行徑嚴重違背國際貿易規則,嚴重破壞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嚴重衝擊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必將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