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機構報告:成本優勢巨大 中國贏得綠色技術產能競賽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中國在太陽能行業遙遙領先於歐盟和美國。」總部位於英國的知名能源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最新發布報告稱,過去一年裏,中國太陽能組件的生產成本降低了42%,歐盟和美國等競爭對手已經無法在成本上與中國競爭。

據德國媒體1月7日報道,伍德·麥肯茲公司副總裁、電力和可再生能源專家克內爾(Steven Knell)接受採訪時表示,如今中國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太陽能組件製造商,歐盟、美國等競爭對手不太可能取代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價值鏈中的地位,「中國已經贏得了綠色技術產能競賽」。

該公司12月中旬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在風能和太陽能快速增長的帶動下,全球能源轉型持續加速,預計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將佔據全球電力供應的50%以上。其中,中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飆升,2023年新增裝機容量可能達到美國與歐盟總和的2倍。

報告稱,作為世界太陽能組件製造大國,中國已經佔據全球80%的產能。在過去12個月裏,中國太陽能組件的生產成本下降約42%,降至每瓦0.15美元左右,這使得中國製造商相對於外國競爭對手擁有巨大的成本優勢。

能源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最新發布報告稱,過去一年裏,中國太陽能組件的生產成本降低了42%,圖為2023年8月在北京街頭(REUTERS)

伍德·麥肯茲公司副總裁克內爾告訴德媒,與中國相比,歐洲的生產成本約為每瓦0.3美元,美國的生產成本為每瓦0.4美元,「中國擁有的成本優勢意味着,國際競爭對手不太可能取代中國供應商在可再生能源價值鏈中的地位……中國已經贏得了綠色技術產能競賽。」

他指出,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的研究表明,中國龐大的製造業規模和由此產生的供應鏈優勢,是中國能夠在太陽能組件製造領域獲得主導地位的主要因素。

此前,德媒「德國編輯部網絡」(RND)報道稱,近年來德國太陽能市場蓬勃發展,但絕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板都來自中國,一些德國光伏行業代表正呼籲柏林為本國太陽能電池板提供補貼,以便與中國製造商競爭。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表示,他計劃通過國家補貼的方式加強德國太陽能製造商的實力。

路透社去年10月也指出,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給歐洲製造商帶來了「巨大的價格壓力」,以德國為首的部分歐盟國家正圖謀在太陽能領域減少「對華依賴」,尋求利用補貼或「關稅大棒」等工具保護歐盟光伏企業。

國家能源局12月19日發布的2023年1-11月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我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8.5億千瓦,按年增長13.6%。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5.6億千瓦,按年增長49.9%;風電裝機容量約4.1億千瓦,按年增長17.6%。

在技術研發方面,中國光伏產業也具備極強的創新能力。據央視新聞消息,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太陽能電池全球專利申請量為12.64萬件,全球排名第一。

近年來,我國光伏行業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速達到了23.1%,專利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其中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率,我國企業已經引領世界。

來自中國的幾家光伏企業在各自的技術路線上不斷創出新高,2023年12月,隆基綠能以27.09%的電池轉換效率刷新單結晶硅太陽能電池效率的世界紀錄。2012年以來,量產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提升超過60%,成本卻降低了一半,在很多地方已經實現發一度電僅需要一毛錢的成本。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