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聯酋、卡塔爾 三國競逐主導中東未來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經濟實力雄厚的沙特阿拉伯,長期以來佔據中東地區「老大哥」的地位,但這一趨勢近年開始出現變化。沙特努力推動經濟轉型的同時,毗鄰的阿聯酋和卡塔爾在經濟力量和區域影響力上都急起直追。阿聯酋在金融和吸引外資方面表現亮眼,給沙特帶來的壓力與日俱增;阿卡兩國也積極參與區域事務,在地區裏的話語權愈來愈大。中東不再是沙特獨大,三頭馬車的局勢正逐漸成形。

產油大國沙特阿拉伯過去幾年積極推展經濟改革,力求擺脱對石油的依賴,保持自己的領先優勢。沙特實際掌權者、王儲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的目標是讓沙特「脫胎換骨」。

穆罕默德早在2016年公布「2030願景」概述沙特的三個主要目標:將自己定位為阿拉伯和回教世界的中心、成為全球投資強國,並發展成為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三大洲的全球樞紐。

他在2021年1月宣佈於沙特北部開發新未來城地區(NEOM),打造一座總額5000億美元(約6700億新元)、長達170公里的零碳城市。

圖為2月16日,沙特利雅得街上的繁華建築。(Reuters)

沙特2030年願景

沙特要轉型是個龐大的工程,因為這個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油產業的收入仍佔國家總收入的大約75%。如何改變產業結構,又維持一定經濟增速,難度很大。

經濟師估計,沙特2030年願景下的總投資額將超過3.3萬億美元。目前,沙特已投入超過1.3萬億美元,預計建造66萬間住宅、28萬9000間酒店客房、600萬平方米的辦公空間和530萬平方米的零售空間。

為了支付龐大支出,穆罕默德通過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簡稱PIF)為2030年願景的建設籌集資金。PIF現在掌管的金額超過7000億美元,穆罕默德的目標是在2030年將PIF的金額增加到3萬億美元。

2030願景的推進並非一帆風順,2020年全球冠病疫情衝擊沙特,許多企業受重創,失業率上升。不過,沙特現在已重新取得發展動力。2022年,沙特是二十國集團(G20)經濟體中增長最快的國家,總體增長8.7%。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兩項改革在沙特經濟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一是勞動力市場改革,二是數碼化。沙特人民從事高技能工作的比率,已從2016年的32%增加到2022年的42%;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則在過去四年倍增,達到37%,超過2030年願景定下的30%目標。

數碼化對整體增長的貢獻也從2016年的0.2%上升到2022年的15%。這增強了沙特金融行業的韌性、政府效率和金融融合度。

圖為2月16日,沙特利雅得街上的繁華建築。(Reuters)

沙特積極與經濟大國加強經貿

對外,沙特積極尋找經貿夥伴,不過度依靠美國。近年,沙特與中國經貿關係密切,中國是沙特最大的貿易伙伴國。沙特6月在首都利雅得舉行的中國—阿拉伯合作論壇,第一天就與中國簽署了100億美元的投資協議。

沙特也與另一經濟大國印度加強經貿。今年8月,沙特加入金磚國家的行列,為它擴展國際經貿網絡添助力。

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多西(James Dorsey)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表示,沙特是個大國,經濟改革的過程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這些年,沙特都在藉助高石油收入,持續嘗試開拓新的經濟領域,這些努力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看出成果。當政者必須要有耐心,不能操之過急。」

即便2030年願景至今只實現了部分目標,穆罕默德這位雄心勃勃的年輕領導人已成功在沙特人心中種下希望的種子,為國家的轉型築起強大的動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東研究院研究員蔡勝榮博士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表示,穆罕默德的2030年願景有個贏得支持和民心的藍圖。「最重要的是,它激發了沙特人民,特別是年輕人和婦女的樂觀情緒。年輕人仍然保持高度的忠誠度和振奮感,他們感到自己受到重視,並且能夠為實現願景做出貢獻。」

穆罕默德最近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表明,王國不會就此止步。也就是表示,在2030年願景之後,還有更多的願景將實現。

蔡勝榮指出,沙特外交上不侷限於中東,而是放眼世界。過去兩年,利雅得一直積極與其他國家接觸。它與鄰近海灣國家成立雙邊協調委員會,以協調經濟願景。在國外,王儲還訪問了亞洲,包括日本、韓國和泰國。最近,沙特還與非洲和加勒比國家進行了接觸。

2018年11月,正式被立為王儲僅一年餘的穆罕默德就發出豪言壯語:「中東可以成為新歐洲」。

圖為12月6日,於杜拜舉行的全球氣候大會(COP28)的其中一個展館。(Reuters)

阿聯酋把握科技發展乘勢高飛

如今,資本和技術快速轉移,全球化、數碼化及人工智能的趨勢,讓那些眼光獨到、雄心勃勃的國家,有更大的施展空間。阿聯酋善於把握機會,乘勢高飛。

阿聯酋這個產油國,在降低石油所佔經濟比重。根據阿聯酋經濟部門11月份的報告,今年上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取得3.7%增長,其中非石油業增長5.9%,增速最快。非石油業已佔阿聯酋GDP的70%以上。阿聯酋經濟部長阿卜杜拉(Abdullah bin Zayed Al Nahyan)表示,阿聯酋對石油的依賴減少,更加依賴知識型產業。

阿聯酋政府在2022年啓動數碼經濟戰略,目標是在10年內將數碼經濟對GDP的佔比,從2022年的9.7%倍增至19.4%。它要讓數碼基礎設施實現大飛躍,發展人工智能等強大的新行業,以及提高技能水平和擴大專才隊伍。

在俄烏戰爭爆發、其他地區經濟發展停滯後,起步公司、企業家和投資者紛紛湧入阿聯酋。以阿聯酋的酋長國之一杜拜為例,今年6月,移民激增使杜拜人口首次超過360萬。杜拜商會透露,今年上半年有3萬家新企業註冊,高於2022年的2萬1000家。這也提振了阿聯酋的房地產市場。

阿聯酋一直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2022年5月阿聯酋與以色列簽署自貿協定。同月,阿聯酋與印度簽署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今年8月,阿聯酋正式成為金磚國家的一員。

阿聯酋不斷爭取提升國際知名度。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11月30日在杜拜拉開序幕,多達200個國家的7萬多名代表,包括政府官員、商界領袖與專家等與會,無形中提升阿聯酋在中東及國際上的聲望。

澳洲悉尼麥考瑞大學的中東問題專家法莉達博士(Mariam Farida)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表示,阿聯酋不僅是重要的商業和旅遊業區域中心,也致力於將自己定位為全球物流中心與區域航運中心。為了擴大這個優勢,阿聯酋在阿拉伯半島南部和非洲之角落實港口戰略,運營中東地區主要海上貿易沿線的關鍵港口。

蔡勝榮表示,阿聯酋在許多方面的優勢與卡塔爾相似,但阿聯酋更勝一籌。阿聯酋利用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的形式深化與其他國家的經濟關係,所以儘管面對鄰國的激烈競爭,阿聯酋在經濟上仍然處於海灣國家的領先地位。

蔡勝榮指出,杜拜和阿布扎比之外的另外五個酋長國都具有巨大的潛力,可以被開發成新的熱門旅遊目的地,如果阿聯酋能善用這些潛能,經濟發展必然能更上一層樓。

圖為12月5日,2023年12月5日,卡塔爾埃米爾塔米姆接待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在多哈參加海灣合作委員會(GCC)會議。(Reuters)

卡塔爾資金豐裕外交手腕高明

卡塔爾依靠天然氣迅速致富,但這個人口小國並沒有因為天降大財而得意忘形,反而是設法讓自己茁壯成長,成了今日不可忽視的新中東經濟強國。目前,石油和天然氣仍是卡塔爾經濟的基石,佔政府總收入的70%以上、佔GDP的60%以上。

卡塔爾的崛起,離不開兩代統治者的努力。埃米爾哈邁德(Hamad bin Khalifa Al Thani)在1995年至2013年統治卡塔爾,他在2013年6月宣佈退位,把王位與政權傳給兒子塔米姆(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Thani)。塔米姆這些年發展基礎設施、醫療保健和教育,繼續擴大製造業、建築業和金融服務業。

為了富強,卡塔爾早在2008年10月推出「2030國家願景」規劃,核心是大力發展經濟多元化,在2030年將卡塔爾打造成一個可持續發展、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國民生活水平高的國家。

卡塔爾在2022年舉辦世界盃足球賽,成為阿拉伯國家中首個舉辦世界盃的國家。賽前,卡塔爾加快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包括道路、輕軌交通、新港口、體育場館和其他體育設施。

積極進取進行多向投資

法莉達表示,近幾十年來卡塔爾經濟取得長足發展,雖然主要得益於豐富的天然資源,但更重要的是,卡塔爾積極進取,決心在金融、房地產、旅遊以及基礎設施等非能源領域進行多向投資。

法莉達指出,卡塔爾為籌備2022年世界盃而進行的投資,不僅提升了卡塔爾的國際知名度,也為國家的長期發展做出了貢獻。首都多哈作為區域金融中心,也為卡塔爾吸引了眾多國際金融機構,進一步推動經濟多元化。

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多西表示,卡塔爾的外交能力突出,在中東地區有着綿密的關係網,在中東事務上有能力進行斡旋。

多西表示,卡塔爾有兩大強項,一是它藴藏量豐富的天然氣,為卡塔爾帶來長期穩定的高收入,有了大量的資金,要多向發展經濟或進行新的嘗試就容易得多。另一是卡塔爾的外交能力突出,他們在中東地區有着綿密的關係網,在中東事務上有能力進行斡旋。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武裝組織哈馬斯爆發衝突,隨後的停火談判、人質交換及人道救援,卡塔爾和阿聯酋都非常積極地參與,與美國、埃及共同討論如何緩解地區緊張局勢。其中卡塔爾主導以巴談判,顯見外交手腕出色。

據知,哈馬斯在卡塔爾設辦事處已有10多年。卡塔爾有一個部門,專門負責與哈馬斯聯繫,而卡塔爾與以色列也有幕後的溝通渠道。

圖為12月6日,沙特利雅得,王儲穆罕默德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Reuters)

沙特「老大」地位難撼動 但面對更激烈競爭

儘管沙特有NEOM和紅海項目等雄心勃勃的計劃,阿聯酋在外國直接投資(FDI)這一項仍然超越沙特。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報告,2022年阿聯酋的FDI接近230億美元,而沙特的FDI同期下降了59%,只有約79億美元。

阿聯酋來勢洶洶,沙特不敢掉以輕心。法莉達指出,沙特出台多項經濟政策吸引外資,其中一些政策顯然是針對阿聯酋。

比如2021年7月,利雅得就對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國家實施進口限制,取消來自經濟自由區商品的免税市場準入。利雅得的這項措施,以支持工業生產本土化為名,取消外勞佔超過75%的公司產品享有的免税優待,而阿聯酋人口中,外來人口就佔近九成,首當其衝。

2022年12月,沙特出台進一步的限制措施,不准沙特政府機構與總部不在沙特的公司合作。利雅得計劃到2030年吸引多達480家公司設立區域總部,這對阿聯酋構成直接挑戰。

多西受訪時分析,阿聯酋和卡塔爾不是大國、人口也不多,所以無論實力增長多快,都不太可能超越甚至取代沙特的老大地位。但他們具備成為經濟強國的條件,未來必然能在中東扮演更大的角色、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