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會新會期開鑼 查理斯三世的「皇上有話兒」意義
英國國會11月7日展開新會期,英王查理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到場進行御座致辭(Speech from the throne),是他由母親伊利沙伯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繼位後,首次以君主身份發表國王演說(King's Speech)。到底這個儀式有何意義?查理斯三世的講話內容涉及哪些範疇?
英國廣播公司(BBC)6日報道,國王(或女王)演說是國會開幕大典的重頭戲,為政府提供機會,闡述未來執政優先事項。預計查理斯三世會提及多項新法例,包括強制刑事罪犯到庭聽取判刑、逐步禁煙、為店舖盜竊等罪行設立刑期等。
查理斯三世的演說稿並非他本人撰寫,而是由政府內閣操刀,演說長度視乎推出的法例及外交政策目標等內容而家,通常發言時間約為10分鐘。而君主為了避免任何政治「選邊站」情況,論調都要保持中立。
御座致辭的程序
國會傳統上展開會期時,君主會乘坐馬車由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前往西敏寺(Westminster),經專用入口到上議院的王座。而黑杖傳令官(Black Rod)則傳召下議員到上議院聆聽演說,期間黑杖傳令官會被「拒諸」下議院門外,需要敲門後才獲准進入,象徵國會獨立於君主。
而在君主發表演說期間,國會兩院議員及上議院使節都會靜心聆聽,期間副宮務大臣(Vice-Chamberlain of the Household)則留在白金漢宮,直到君主平安回宮為止。
國會辯論演說內容
下議院議員會在御座致辭結束後2小時左右開會辯論演說內容,首先由2名議員開場發言,首相之後會向國會「推銷」,為國家闡述願景,再由在野黨領袖回應,其他議員其後亦可輪流加入辯論。
這個程序被稱為「恭請聖訓」(Humble address),通常需時5天左右。在辯論結束後,國會就進行屬象徵性質的表決。一般而言,政府提出的御座致辭動議都可以順利通過,而對上一次「失手」已經追溯至1924年1月,保守黨時任首相鮑德溫(Stanley Baldwin)為英王佐治五世(George V)的御座致辭動議遭否決,鮑德溫被迫下台,惟他其後兩度成功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