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調查中國補貼電動車 德國專家:若促成經濟戰或只有輸家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歐盟日前宣布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此舉可能導致對進口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指出,這可能導致中歐之間發生經濟戰,而這場新的經濟對抗可能只有輸家。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星期三(9月13日)在歐洲議會上宣布了這項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並稱中國電動車的價格被巨額國家補貼人為壓低,「這扭曲了我們的市場」。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星期天(17日)的特稿文章指出,從德國角度來看,歐盟這一政策宣布的時間點尤為特別,因為慕尼黑國際車展剛剛結束,而展會幾乎一半的汽車參展商都是中國製造商,這也折射出汽車行業對電動汽車、進而對中國的依賴。

文章稱,德國汽車工業近三分之一的汽車是在中國銷售,並且從中國採購許多原材料和零部件,比如電池。德國汽車工業對台海局勢也採取謹慎態度,或根本不發表評論。

此外,對一些在中國進行了數十億投資的汽車企業來說,懲罰性關稅問題也是一個雷區。文章指出,福士﹙Volkswagen﹚、平治(Mercedes-Benz)、特斯拉(Tesla)和福特(Ford)等公司,不僅對中國豐富的原材料感興趣,而且在華工廠也依賴於政治領導層的善意。

文章說,德國和歐洲汽車製造商肯定希望遏制來自中國日益激烈的競爭,但專家則對歐盟可能採取的懲罰措施發出警告。

德國汽車研究中心(Center Automotive Research)負責人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說,德國公司在中國市場銷售了30%到40%的汽車,在此情況下,德國人將成為反制措施的首要目標。如果歐洲對中國進口產品採取措施,可以預料中國絕對會作出回應;與中國決裂,將對德國汽車業造成極其嚴重的傷害。

亞洲專業諮詢公司JPW Asia的汽車市場諮詢師西伯特(Jochen Siebert)也指出,德國車企向中國出口很多利潤很高的汽車,價格超過10萬歐元(約83.4萬港元),如果中國徵收關稅或採取類似措施,將嚴重打擊德國製造商。法國或意大利的汽車製造商在華生產和銷售的汽車數量要少很多,因此可能受到的影響也較小;而德國的寶馬(BMW)、保時捷(Porsche)、福士等車企則將首當其衝。

西伯特也指出,中國可能採取的反制措施不一定會影響汽車行業,而有可能在機械工程等其他領域進行。如果中歐爆發經濟戰,大家都會深陷其中,最後很可能只有輸家。

他同時也指出,歐洲市場對中國來說絕對重要,因為它基本是中國以外電動汽車唯一的主要銷售市場,中國無法簡單地轉向非洲或南美等其他地區,因為後者對電動汽車幾乎沒有需求;在美市場則成為政府的眼中釘。

他強調,馮德萊恩指責中國斥巨資支持電機製造商以便快捷佔領國際市場,這無疑是正確的。不過,目前還不能說中方有真正的傾銷價格。此外,歐盟也以購買獎金和電池工廠或充電基礎設施補貼的形式,像電動汽車製造商施行了數十億美元的稅收。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