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將查中國補貼電動車 或擾亂市場礙中歐合作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發布年度咨文演講時宣布,歐委會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
俄衛網9月14日引述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這一做法將干擾市場秩序,其目的在於維護自身競爭優勢,這將對中歐汽車行業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他呼籲歐洲應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以實現雙方在電動汽車市場的共贏。
馮德萊恩在向歐盟議會發表的年度講話中表示,電動汽車行業是清潔經濟的關鍵產業,對歐洲來說潛力巨大。但全球市場現在充斥着更便宜的中國電動汽車,國家巨額補貼人為地壓低了它們的價格。
這正在扭曲我們的市場。正如我們不從內部接受這一點一樣,我們也不從外部接受這一點。因此,我今天宣布,歐盟委員會將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歐洲對競爭持開放態度,但不接受逐底競爭。我們必須保護自己免受不公平行為的侵害。
據悉,歐盟委員會將有長達13個月的時間來評估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於歐盟10% 標準稅率的關稅。反補貼調查涵蓋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因此也包括在中國製造的非中國品牌,例如特斯拉、雷諾和寶馬。
安徽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尹建龍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上述調查措施將干預公平競爭,真正的目的是維護歐洲企業在跟中國汽車競爭時的優勢地位。
他說:「歐盟委員會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展開反傾銷調查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在面對新興事物時,通常會有一些舊事物試圖對其施加壓力和(設置)障礙。德國和法國一直是傳統燃油汽車製造大國,也是技術領先的國家。然而,在電動汽車製造和相關技術方面,它們與中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這些歐洲國家深切感受到來自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競爭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選擇了不採取自由和公平競爭的方式,而是通過行政手段干預市場,採取關稅壁壘等手段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打壓,其目的很明顯,就是維護歐洲傳統燃油汽車行業的利益。」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中國乘用車協會(CPCA)數據顯示,8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33萬輛,同比增長31%,環比增長7%,新能源車佔出口總量的24%。
歐盟委員會表示,中國在歐洲銷售的電動汽車份額已上升至 8%,並可能在 2025 年達到 15%,並指出價格通常比歐盟製造的車型低 20%。
在不久前剛剛閉幕的慕尼黑國際車展上,來自中國的展商佔約40%,引起高度關注。德國媒體稱:「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高調登場,在德國汽車製造商的地盤上大秀肌肉」。 文章表示,與德國汽車製造商相比,中國品牌比亞迪擁有技術優勢,因為它正在以更低的價格製造不含鈷、鎳的更高效電池。
專家強調,歐洲打壓中國企業必然會對中歐之間正常的經貿關係產生不良影響和較大衝擊,短期內可能會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造成較大阻力。然而,從長遠來看,政府的行政干預無法抑制歐洲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客觀需求,中國車企的發展前景仍然較為樂觀。他呼籲歐洲和中國加強合作。
尹建龍說:「中國和歐洲應該加強溝通和協調,共同推動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和發展,而不是一方打壓另一方。歐洲在傳統汽車領域擁有優勢,可以將其轉化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優勢,同時也需要歐洲企業更加努力追趕中國。這樣,雙方可以在電動汽車領域實現共贏。」
據路透社統計,歐盟宣布即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後,中國電動汽車生產商的股價下跌。消息傳出前,比亞迪股價上漲4.5%,收市下跌2.8%,蔚來汽車下跌1%,小鵬汽車下跌2.5%。歐洲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寶馬、平治以及Stellantis的股價在這一消息的推動下得到了短暫的提振,但隨後又回吐了大部份漲幅。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4日回應稱,中方對此表示高度關切和強烈不滿。中方認為,歐盟擬採取的調查措施是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保護自身產業之實,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將嚴重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並將對中歐經貿關係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