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或成為應對旱災關鍵

撰文:陳康怡
出版:更新:
新加坡的烏魯班丹再生水廠於07年落成,為東南亞最大、全世界第二大的再生水廠,每天可生產14.8萬立方米淡水。(法新社)

面對全國嚴峻的缺水危機,澳洲政府創世界先例,將「再生水」變成飲用水,此計劃有望解決全球旱災及食水供應不足問題。 旱災迫使澳洲東部昆士蘭(Queensland) 率先實施回收污水,再製成飲用水,這是澳洲境內第一個使用循環水源的方案,也成全世界少有的先例。在其他數個缺水國家或地區都早早認真推行,包括以色列、澳洲、美國加洲,還有我們的近鄰新加坡。

新加坡與本港都有向外買水。新加坡與大馬的100年賣買協議2061年到期,不過她除了買水,有10%用水來自海水淡化,30%用水來自污水淨化重用,當中更有約5%成為飲用水。新加坡更計劃於2060年買水協定到期前,把污水處理成可用水的比例提高到50%,再加上海水淡化為用水也提設高至30%,介時有可能完全不需要向馬來西亞買水。造水外,新加坡亦有減少市民用水量的完整計劃,如本港未來繼續依賴東江水及收集雨水作簡單污水處理,將落後於全球多個國家。

渠務署前署長:處理後廢水媲美食水

 

香港渠務署前署長陳志超曾對此表示支持,說經適當處理的廢水可媲美食水,他認為市民應克服飲用再造水的心理障礙。他憶述︰「我到新加坡出席會議時,主辦機構向所有與會者派發『再生水』,我也喝了數瓶。」

 

專家指,如果「再生水」這既便宜又安全的污水處理方法,能在環保法規嚴格的國家獲得核准,那麼這套做法便能很快推行到世界其他飽受乾旱之苦的地區。近年本港社會就政府每年用幾十億買東江水費用龐大掀起討論,市民可想想究竟你想香港繼續每年話費巨額買東江污水回來後處理使用,還是像新加坡,在本地自行處理我們自己的日用污水轉化為可用的「再生水」?(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