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情報機構:中國為經濟科學間諜活動最大威脅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德國國內安全情報機構說,外國情報機構愈來愈多地瞄準德國,尤其是中國和俄羅斯的間諜活動、網絡攻擊和虛假訊息,更稱中國為德國「經濟和科學間諜活動的最大威脅」。

《紐約時報》報道,德國星期二(6月20日)公布聯邦憲法保衛局(Federal Offi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nstitution)報告,雖然德國每年都會發布此類評估,但這份報告無論是警告力度,還是衡量德國安全環境在1年內發生的變化,都是非比尋常的。

德國內政部長費澤(Nancy Faeser)在新聞發布會說:「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是德國國內安全的一個轉折點。」然而,聯邦憲法保衛局報告中最強烈的警告是針對中國,稱中國為德國「經濟和科學間諜活動方面的最大威脅」。

6月早些時候,德國政府首次發布一項全面的國家安全戰略,旨為擴大德國在應對新的軍事、經濟和地緣政治威脅的努力。

聯邦憲法保衛局在報告中說,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國際間與中國緊張關係加劇之際,作為北約和歐盟重要成員的德國,暴露於外國干預的風險進一步上升。

報告指出,2022年德國是中國在歐洲合法投資的最重要目標之一。

報告稱,「直接投資不僅為中國提供彌補創新赤字和實現技術領先的機會,也為政治影響、間諜活動和破壞活動打開了大門」,並警告說,這可能對德國國家安全構成風險。

「這些活動還可能危及德國作為工業和技術中心的競爭力,並破壞市場經濟法律制度。最終,這有可能導致繁榮的喪失,並因此危及民主、社會凝聚力和德國的獨立性。」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正在德國訪問。李強應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和法國政府邀請,於6月18日至23日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並舉行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以及對法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

李強星期二下午同朔爾茨在柏林出席第十一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閉幕禮時說,中德經濟技術合作的成果和經驗彌足珍貴。關鍵在於雙方堅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互利共贏、務實創新的合作精神。中德應攜手深化經濟技術合作,為加強中歐互利合作、推動全球發展作出示範和引領。

朔爾茨說,德國不會走逆全球化道路,將堅持開放政策,繼續加強與中國合作,推動兩國合作在疫情後加速發展。德方願同中方通過溝通對話,解決雙方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