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朝危機 教宗方濟各盼挪威做中間人 「國際和事佬」有何能耐?

撰文:楊紫微
出版:更新:

如果說美國是(或自詡)「世界警察」,那挪威就是「世界和事佬」。
挪威在調停國際爭議上經驗豐富,周六(29日)教宗方濟各更點名挪威,作為戰爭危機一觸即發的美國與朝鮮之間的和解人員--但為什麼是挪威?

教宗方濟各為何點名挪威?原來挪威做和事佬的經驗豐富。(美聯社/網上圖片)

教宗方濟各在周六(29日)完成訪問埃及行程,返航梵蒂岡途中向傳媒談及朝鮮核武問題,又指現時美朝關係「過熱」,應由第三方調停及冷卻局勢,特別提到挪威作為例子。

「挪威一直準備提供協助。還有其他很多國家也是。不過唯一方法是透過談判,以達到解決方案。」教宗說道。

挪威的「和事佬履歷」上,最著名的恐怕是1990年代秘密談判,促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間的「奧斯陸協議」。協議附帶的「雙向承認信」,是以色列官方首次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當性。協議希望逐步實現以色列軍隊撤離加沙走廊和西岸,並賦予巴勒斯坦自治權。雖然時至今日,協議因種種原因未能全面實行,但挪威的付出,迎來了中東地區和平的一大步。

除此之外,挪威亦以第三方談判代表形式,介入過波士尼亞戰爭、南蘇丹內戰,又就關塔那摩監獄的人道問題斡旋,以及提供財政資助等。聯合國在2月時,亦點名挪威外交官處理委內瑞拉與法屬圭亞那之間的邊界問題衝突。

諾貝爾和平獎在挪威奧斯陸頒發,圖為上屆得主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在挪威諾貝爾研究所簽署協定。(路透社資料圖片)

   對話代干戈 挪威外交藝術

2012年人類安全報告計劃(HSRP)指出,冷戰結束後,國際有四成武裝衝突是經由和平談判化解,而大部分和談均有第三方參與,例如聯合國等。挪威外交部前任國務卿Jan Egeland就曾表示,「冷戰結束是一個機遇」,讓挪威以和平使者的姿態立足國際。

根據國防研究中心(CSS)2011年一份報告顯示,挪威在和平調停的範疇上,已經與美國及俄羅斯這種大國的力量看齊。達到如斯觸大的實力顯然並非偶然,而是挪威政府堅實的和平外交方針,與挪威獨有的歷史造成。

追溯歷史,挪威在19世紀末時獨立,和平脫離瑞典,而且未曾經歷過殖民統治,造就了和平共處的傳統;而1990年代紓緩以巴衝突的成就,為挪威冠上了世界和平使者的頭銜,甚至諾貝爾獎中,只有和平獎在挪威頒發,奠定了挪威在和平之路上的角色。挪威前外長Bjørn Tore Godal,在1996年時和國會解說外交政策性時,便以一言蔽之:「建立和平的道路,是挪威的首要任務。」

雖然奧斯陸協議不在白宮簽定,但為了紀念挪威的付出而命名。圖為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及時任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網上圖片)

挪威外交部設有特別單位「和平與和解部門」,專門應對調解。而政府亦有特別撥款予協助和平進程項目,及提供政策支援及研究和解方式等。挪威政壇中不論政治立場,以致民間,均對推動國際和平進程有共識,確立了以和平為先的外交方針。

不過,充當和事佬亦非易事,挪威在國內外經常要面對不少挑戰,例如什麼是「對和平有貢獻」?怎樣才算是「和談成功」?即使是和平亦有「積極和平」(positive peace)與「消極和平」(negative peace)之分,根據和平研究專家Johan Galtung定義,負面和平即是單純停火,停止或減少一地之暴力,「消極」在於減少了負面事情;而「積極和平」即是重建雙方關係、建立全新的社會系統以符合人民整體的需要等。

而挪威顯然並非一個「和平原教旨」主義者,比起是否成功簽訂和平協議、是否只達成了消極和平,和解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雙方的關係,以及建立起有形或無形的和平資產。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