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法包愛快餐 法國人飲食文化改變之謎
法包 (Baguette),是法國傳統家庭的主要食糧,如同中國人的白飯一般。既可以切開塗上牛油和果醬作多士;又可放入各式餡料作三文治;用餐湯沾濕享用亦可,變化多端。然而,法國人近年消耗法包的數字持續下跌,街上不再常見有人拿着法包走過,麥當勞快餐店卻開得成行成市,背後有什麼原因?
2015 年,法國每日人均進食120 克法包,比前一年少9克,比2003年則少了30克,比上世紀1950年代更大幅減少三分一。法國人為什麼離棄了傳統食糧?法國全國麵粉行業協會(ANMF)認為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諸如飲食習慣改變、生活改變;如今的法國人少花時間在早餐上,年輕人甚至沒有吃早餐的習慣,還有就是麵包貴了,價格在過去十年間上升25%,也導致他們吃少了法包。
除了以上原因,不得不提的還有近年歐洲「伊斯蘭化」的現象。根據法國公共民意研究所 (IFOP) 的調查,伊斯蘭教現時是法國第二大宗教,穆斯林雖佔總人口不足一成,但人口結構轉變,也足以反映在飲食文化改變上。因為遵守伊斯蘭戒條的穆斯林有嚴謹的飲食要求,也有一套對食物有「不潔的」標準,豬肉、血、未經合法屠宰的牲畜、腐屍、食肉鳥獸,酒以及一切毒品都屬禁止之列。宰殺動物的方式也同樣有要求,與猶太教一樣,穆斯林宰殺牲畜須先禱告,再割喉放血。魚不可以擊打或橫斷的方式處理,否則亦屬不潔。傳統法國飲食如鴨血也不為穆斯林所容,故此他們日常吃的,跟法國白人吃的就是不太一樣。
不吃法包變恐怖分子?
2015 年初,法國政府的反恐宣傳海報鬧了一則「法包笑話」。海報教人辨別身邊人是否有變激進份子的先兆,其中一項「徵兆」是突然改變飲食習慣,上面配了一個交叉的法國圖案。海報隨即惹來市民嘲諷:「不吃法包就變恐怖份子了?」海報反映了法包在法國是一種民族象徵,暗示穆斯林要融入法國,也應奉行傳統的飲食文化,擁抱法包,也是寄語年輕穆斯林:「若不遵從法式文化,你就是潛在威脅。」對於這張海報,網民或者一笑置之,但食物向來是民族身份的最重要部分,亦容易淪為政治工具。
人口結構改變與伊斯蘭化,促使法國對法包需求下降,另一有趣現象是素來講究美食的法國人竟吃多了快餐。作為高級烹調藝術「Haute cuisine」發源地的法國,一餐九道菜的法國大餐可以花上三四小時享用,惟近年不少法國人居然鍾情於方便快捷的美式快餐麥當勞(法國人稱作McDo),巨無霸的銷售量僅次於美國,法國北部小鎮Saint-Pol-sur-Ternoise甚至曾有200人抗議,要求加快開設該區的麥當勞餐廳。
隨着生活節奏加快,法國人悠閒享用午餐的時光一去不復返,打工仔午膳時間有限,不太可能天天坐在餐館裏慢慢享受精緻的美食,頭盤、主菜及甜品。於是,速食快餐就如雨後春筍,不少人更因為工作忙碌,午飯也寧願買外賣回辦公室吃,方便工作。調查顯示,法國人的用膳時間由1970年代平均每餐80分鐘,大幅減至現時的30 分鐘;也有打工仔的午膳時間只得22分鐘,幾乎到了狼吞虎嚥的地步。
McDo對法國人的吸引力在於...
網站The Good Life France編輯Janine Marsh嘗試解開法國人愛McDo的謎團。她總結,除了因為在地化和提供WiFi 上網外,麥當勞開放時間較一般法國餐廳長是優勢;更重要的是,其價格較一般法國餐廳廉價得多,加上法國打工仔一般獲公司發放價值約八歐元的午餐券,而這個價錢,剛好足夠購買一份麥當勞套餐。
辛勞的打工仔固然喜愛方便廉價的McDo,但原來法國政府也對它偏愛有加,這是出於一個更現實的原因,就是McDo提供了工作機會,一間分店提供的潛在職位就有30個。這無疑是對一個失業率長期處於10% 的國家來說有相當大的吸引力。根據《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數字,法國是麥當勞繼美國後第二大的市場,全國共有1,300間店舖,每年為集團進帳逾50 億美元銷售額。2014 年,麥當勞為法國創造數以萬計的職位,成為最大型及最成功的企業。此後,麥當勞一直是法國創造職位最多的企業,去年全國1,419間麥當勞合共創造2,500個新職位;今年,法國政府更夥拍這家美國企業,務求進一步解決國內青年人的就業問題。
2014 年數據顯示,十大招聘最多的企業就有三家是快餐業,而麥當勞正正排首位。其次有比利時漢堡包連鎖店Quick(現已被Burger King收購)及另一美國快餐KFC。後兩者面對麥當勞的競爭亦不敢怠慢,加緊開設分店,分別創造8,000和3,000多個新職位。前一年的調查更發現,法國快餐業340億歐元的銷售額,已首次超越傳統法國餐廳。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行長雅爾圖斯說,法國的經濟問題至少有四方面,首先,是法國提供西班牙級的品質,卻要求德國級的價格,加上法國社會對話貧乏、工作法的僵硬阻止了更好的工作組織,以及缺乏適應情況改變時的生產力。
此外,法國企業付出的社會捐款太高,為的不是經濟而是照顧弱勢社群。其次是外貿特別脆弱,長期以來持續出現赤字。第三是法國有太多被保護的企業,因此被保護、補貼及行政規則導致僵化,導致新創企業難以在國內發展成大型企業;最後是法國人缺乏經濟常識,這反映在一項由Audencia-Banque Populaire銀行公布的調查結果上,近四成法國人原來不知道,若以5% 的利息借款100 歐元的話,他們最終要還多少錢。
失業和經濟問題都是法國的重中之重,無論大選結果如何,下任法國總統都必須要盡力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否則不管是何人上任也只會失敗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