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7︱聯合國:全球暖化持續加劇 過去8年有紀錄以來最熱

COP27︱聯合國:全球暖化持續加劇 過去8年有紀錄以來最熱
撰文:張顥庭
出版:更新:

聯合國第27屆氣候變化大會(COP27)11月6日正式開幕。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會上發表報告指出,過往8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警告氣候變化正逼近臨界點,恐引發全球災難。

《衛報》報道,報告指2022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約1.15℃,而受拉尼娜現象(La Niña)影響,過去兩年的全球氣溫已低於應有水平,當轉為厄爾尼諾現象(El Niño)後,氣溫將會急升,將全球暖化推向高峰。

報告發現,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佔比升至歷來最高;海平面上升速度比30年前高出一倍,海洋溫度持續上升;冰川融化加速,格陵蘭冰山山頂首次錄得降雨而非降雪記錄、南極海冰面積下降到有紀錄以來最低水平。

報告指全球暖化引發極端天氣已在近年造成嚴重災害。今年巴基斯坦洪災導致1700人死亡、790萬人流離失所,東非歷時最長的旱災令1800萬人陷入饑荒,北半球出現異常熱浪,中國熱浪有史以來最長、英國首次錄得逾40℃高溫、多條歐洲河流水位下降到極低水平。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各國在《巴黎協定》中商定,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的目標現在已「幾乎不可能實現」,冰川會持續融化,而海平面上升將長期威脅數百萬沿海及低地國家的居民。他又指,對氣候變化責任最小的人們很多時候都受害最深。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仍急劇增長,將不可逆轉地把氣候推向混亂,呼籲各國採取即時行動。

預警日本櫻花或不開 氣象廳:全球暖化令盛開期更難預測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日本全國氣溫不穩定,造成櫻花盛開期出現更大的不確定性。

宮崎縣在春季的3月份出現酷暑,本週氣溫直衝攝氏30度。東京上週下了一場小雪,本週白天氣溫如初夏,街上不少人穿上短袖衫。

2025年3月13日,日本東京上野公園,一名遊客正在觸摸即將盛開的櫻花。(Reuters)

日本綠色和平組織發報告指出,日本櫻花近10年的盛開期平均比1960年代提前7.4天。北部地區的變化更是明顯,札幌市的櫻花提前了11.6天盛開。

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宮本昌弘的研究報告預測,全球暖化將衝擊日本南部地區的櫻花,九州一些地區今後將出現「只見花苞,不見櫻花」的怪現象。

日本氣象廳和教育科學部星期三(3月26日)發表《2025年日本氣候變化》警告,如果不採取措施應對全球暖化,異常天氣對人類造成的威脅將成為常態。

報告指出,如果能達到《巴黎協定》的要求,日本年平均氣溫僅將上升1.4攝氏度左右,但如果脫碳沒有進展,預計氣溫將上升4.5攝氏度。

報告也指出,如果日本氣溫上升4.5攝氏度,工業化前大約每100年出現一次的極端高溫,會變成每年出現。日本過去平均每100年會出現一次的強降雨,到21世紀末會變成每20年一次。氣溫升高不僅會帶來炎熱天氣,還會增加空氣中的水氣含量,導致降雨和降雪增多。

報告預測,如果地球不加速暖化,從2024年算起的100年間,日本附近的平均海面溫度將上升1.33攝氏度,海洋變暖速度大約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如果日本年平均氣溫上升4.5攝氏度,預計到21世紀末日本附近的海面溫度將比20世紀末上升3.45度。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是日本海北部、三陸海岸以及北海道釧路海岸,這些地區的氣溫將比過去100年上升4攝氏度以上。這會減少海水中的氧氣量,破壞海洋生態系統。

2025年3月13日,日本東京,圖為一名途人在路邊觀賞盛開的櫻花。(Getty)

報告警告,異常天氣所帶來的自然災害將成為常態,水災、巨浪和風暴潮的風險會增加,日本的河川和海岸線也容易出現災害。

報告明言,要避免對生活造成影響,經濟必須進一步減碳。報告呼籲人們採取措施應對全球暖化,也要求政府推進基礎設施應對氣候變化。

▼更多日本賞櫻圖片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