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分別退出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

撰文:李秀坤
出版:更新:

愛沙尼亞(Estonia)及拉脫維亞(Latvia)政府8月11日分別宣布,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連同早前作出同樣決定的立陶宛(Lithuania)在內,波羅的海三國全數退出有關機制,亦令規模縮小至14+1。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道,愛沙尼亞政府的聲明指,該國在2月峰會後就再沒有出席任何會議,並決定不再參與有關合作平台,但會繼續推動與中國建立具建設和實用關係,當中包括符合有章有循的國際秩序和人權等價值的情況下,促進歐盟和中國關係。

拉脫維亞外交部同日宣布類似決定,稱根據當地目前外交和貿易政策的優先次序,拉脫維亞停止參加該機制,不過仍會在互相尊重、遵守國際法、人權、國際秩序等議題上,推動歐盟與中國之間的合作。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在2012年成立,波羅的海三年同年加入,規模一度在2019年擴大至17+1。立陶宛外長蘭茨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指出,該國退出前,有關機制已是多餘,而且導致分裂,因此應以「歐盟27國+1」形式代替。

另外有消息指,歐盟輪任主席國捷克或可能成為下一個退出有關機制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