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23國現蹤 WHO稱病毒對全球公衛構成「中等風險」什麼意思?

撰文:房伊媚
出版:更新:

世界衛生組織(WHO)5月29日稱,猴痘(Monkeypox)在全球範圍內,對整體公共衛生構成「中等風險」。專家提出一些建議,協助民眾預防感染猴痘。

世衛表示,截至5月26日,共有23個非猴痘流行地的成員國報告257個猴痘確診個案,以及120個疑似個案,迄今沒死亡個案。

這是首次在廣泛的世衛地理區域同時出現猴痘個案以及感染群組,加上非猴痘流行國家的確診個案與西非或中非流行國家的個案沒有已知的流行病學聯繫,因此世衛認為猴痘目前對全球整體公共衛生構成「中等風險」。

如猴痘病毒找到機會成為常見的人類病原體,演變成大量人傳人,並傳播到重症風險更高的幼兒以及免疫力較差的人身上,公共衛生風險可能會變得更高。

猴痘:圖為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提供的一張2003年電子顯微鏡圖像,它顯示一種猴痘病毒粒子(又稱病毒顆粒、病毒體),它是從與2003年草原犬鼠爆發疫情相關的樣本中獲得的。(AP)

病徵

根據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猴痘的病徵與天花(Smallpox)相似,但病情較天花輕微。病人感染猴痘後的數天,會出現發燒、劇烈頭痛、肌肉痛和淋巴結腫大等病徵。病人在發燒後約1至3天,口腔內會出現潰瘍,身體其它部位亦會出現皮疹。皮疹通常會於10天至兩星期內從斑丘疹發展到水疱、膿疱,然後是結痂,而在身體所有部位的皮疹一般會同步發展。

猴痘的病徵會持續14至21天,病人通常會自行痊癒。在過去的猴痘爆發中,病人的死亡率介乎1%至10%之間。

傳播途徑

當人與感染猴痘的動物、人、或受猴痘病毒污染的物件接觸,便可能受感染。長期面對面接觸引致的飛沫傳播,或直接的體液接觸,有機會令病毒人傳人。人類被野生動物,如某些靈長類動物、囓齒動物和松鼠等咬傷或抓傷,或直接接觸其體液,都可能會受感染。

預防方法

世衛指,預防猴痘的主要策略是提高民眾對猴痘風險因素的認識,並教他們可採取哪些措施來減少接觸病毒,而監察和快速識別新個案對於控制病毒傳播至關重要。

世衛表示,醫護人員和病人家屬感染猴痘的風險較大。醫護人員照顧疑似感染或確診猴痘的病人,或處理其樣本時,應採取標準的感染控制預防措施。 如果可以,政府應選擇讓已接種天花疫苗的人來照顧病人。

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稱,民眾前往受猴痘病毒影響的地方時,應避免與病人或動物接觸;在照顧病人或處理動物時,應穿戴防護衣服和裝備,包括手套和外科口罩,並在進行這些程序後洗手;徹底煮熟所有動物產品方可進食;在出現任何可疑病徵時,應及時求醫。

獄痘:圖為由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提供、攝於1997年的照片,顯示一名猴痘病人的皮膚狀況。(AP)

疫苗

猴痘與天花同屬正痘病毒,天花疫苗可以有效防止猴痘感染。民眾在接觸猴痘病毒後,也可接種疫苗。

治療方法

目前並沒有針對猴痘的特效藥,採用輔助治療可減輕病人不適,待身體免疫系統反應擊退病毒後自然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