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棋局改】巴沙爾無力凝聚國家 敘國難逃利比亞伊拉克厄運?
雖然巴沙爾政府在內戰中處於上風,但對國家全境的控制能力已非戰前可比,正如利比亞的局勢所顯示,在缺乏強大凝聚力的現實下,極端組織將有滋生空間。巴沙爾希望建立「核心敘利亞」,即重新將大馬士革(Damascus)與阿勒頗(Aleppo)連接起來,即使他成功達成這一目標,仍將缺乏人力資源控制敘國西北、東部及南部的遜尼派。他可以輸入境外的什葉派支持者,但這種方式可能觸動鄰國介入及刺激當地遜尼派的神經。
戰火爆發前 敘國已非整體
事實上,即便是在內戰爆發之前,敘利亞內部也不是一個整體,巴沙爾所屬的阿拉維派穆斯林只佔全國人口11.5%,這一宗教派系屬什葉派分支,與伊朗同聲同氣;基督徒為敘國另一主要少數人群,佔總人口約14%;在敘國人口比例最大的為遜尼派穆斯林占總人口七成之多。若以族裔劃分,敘利亞逾八成人口為阿拉伯人,主要少數民族包括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與土庫曼人。不同教派或不同族裔之間在歷史上恩怨交結,過往靠同一國家身份認同維繫,戰爭掀開了潘多拉魔盒,令不同族裔與教派之間的張力爆發。
敘國當下東西兩部四分五裂,受不同勢力支配。東部主要為ISIS與庫爾德人民保衛聯盟(YPG)之爭。ISIS份屬遜尼派組織,吸引許多不滿巴沙爾政權的遜尼派穆斯林支持,雖然庫爾德人亦多數信奉遜尼派,但與阿拉伯人之間卻世代敵視。令當地形勢更趨複雜的是,YPG屬於土耳其庫爾德工人黨(PKK)分支,土耳其政府視PKK為恐怖組織,不願見到YPG在敘北坐大;另一邊廂, YPG也屬於敘利亞民主武裝力量(SDF),是與土耳其同屬北約的美國所支持的打擊ISIS盟友。
去年8月,土耳其以清除敘國北部恐怖份子為名,發起「幼發拉底之盾」軍事行動,協助敘國反政府部隊,奪取ISIS在鄰近土耳其邊境地區控制的土地。土耳其之所以願意介入打擊ISIS勢力日漸減退,背後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藉出兵打ISIS之名,趁機對付在敘國庫爾德人;第二是將ISIS的活動範圍壓縮在敘國,避免其成員混入土耳其。不過,土耳其的行動與美國並不協調,敘國境內親土耳其的武裝與庫爾德人武裝之間也曾爆發衝突。此外,美軍支援SDF攻搶ISIS在敘國的大本營拉卡(Raqqa),但佔當地人口多數的遜尼派擔心庫爾德人入城會帶來新的族裔暴力。
敘國西部分裂同樣嚴重,獲美國與沙特阿拉伯等波斯灣君主國支援的反抗軍控制西北部城市伊德利卜(Idlib)及阿勒頗部分地區,與巴沙爾政權與支持政府軍的伊朗軍隊及黎巴嫩真主黨等什葉派武裝力量對抗。聖戰組織「征服沙姆陣線」(Jabhat Fateh al-Sham,原名為努斯拉陣線)亦在那裏搶佔地盤。這個與蓋達存在聯繫的組織爭取推翻巴沙爾政權,以遜尼派伊斯蘭國家取而代之,它成功吸引了大批反對巴沙爾的敘利亞加入,但其迅速冒起引起包括上任美國國務卿克里在內的外交人士憂慮。
概而言之,敘利亞內戰既引爆了內部族裔、派系對立,也把不同地區勢力捲入其中,正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即使和談有成果,敘利亞也已不可能回到戰前的局面,伊拉克經歷戰亂後的亂象,也許就是敘利亞未來的鏡像。前事不忘,ISIS最初便是在伊拉克冒起,以「解放」受什葉派和外國勢力壓迫的遜尼派穆斯林為宗旨,以恢復伊斯蘭榮耀為名展開擴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