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研究團隊疑發現首例「鹿傳人」新冠病例

加拿大研究團隊疑發現首例「鹿傳人」新冠病例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據加媒CBC2月27日報道,加拿大研究人員疑發現了首例由鹿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人的案例。

加拿大科學家小組對監測SARS-CoV-2病毒在動物中的傳播進行分析後,初步研究表明,鹿可能能夠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

該研究於2月25日發佈在《bioRxiv》,尚未經過同行評審。《bioRxiv》是生命科學領域的網上數據庫。

科學家們此前已發現美國東北部地區和加拿大中部的白尾鹿感染了新冠病毒。加拿大研究團隊對被獵殺的298頭白尾鹿進行了新冠檢測,發現17頭鹿的新冠檢測呈陽性。

研究人員發現,白尾鹿所攜帶的毒株與當下人際傳播的毒株並不相似,反而與兩年前在美國密歇根州水貂和部分居民身上採集的毒株樣本十分相似。隨後,研究人員發現,美國密歇根州一名居民感染的新冠病毒毒株與鹿身上發現的毒株非常相似,而且這名居民曾接觸過鹿。這是該病毒可能在鹿與人之間傳播的第一個證據。

這個全新的、高度變異的新冠病毒,可能自2020年底以來一直在動物身上進化。論文作者之一,桑尼布魯克研究所(Sunnybrook Research Institute)和多倫多大學的病毒學家穆巴雷卡 (Samira Mubareka) 說:「病毒正在鹿中進化,並且與我們在人類中明顯看到的進化不同」。

目前尚也沒有證據表明白尾鹿身上的毒株在人群中傳播,也未證明其對人群構成任何進一步風險。初步的實驗室實驗表明,該毒株不太可能逃避人類抗體。加拿大公共衛生機構表示,目前並沒有跡象表明該毒株在人群中傳播,這可能是一起「孤立病例」。

不久前,美國賓州亦曾發現白尾鹿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

世衛:H5N1禽流感病毒對全球威脅仍較低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對全球公共衛生造成的風險較低,但職業暴露人群的感染風險介於低與中等之間。

新華社報道,世衛12月20日更新了與另外兩間國際機構聯合對近期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事件的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報告。

世衛通報說,其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基於截至18日的數據聯合評估認為,迄今為止各國報告的人類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病例數雖不斷增加,但在一般人群中仍然有限。

考慮到現有監測、響應、緩解和控制措施,儘管全球範圍內預計因接觸受感染動物或受污染環境而發生的人類感染會進一步發生,但目前此類感染對全球公共衛生的總體影響較小。

穿著防護衣的研究人員在智利南極領地採集檢測到 H5N1 禽流感病毒的野生動物樣本。(Reuters)

報告同時指出,截至目前,通過流行病學、病毒學和血清學的後續調查,尚未發現或報告H5N1病毒人際傳播的情況,但動物之間的傳播仍在繼續。職業暴露人群的感染風險則根據採取的風險緩解措施及當地禽流感流行病學情況,介於低至中等之間。

在本週的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新聞例會上,來自糧農組織、世衛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專家分別介紹了全球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情況。

世衛流行病和大流行病威脅管理部門負責人范克爾克霍夫(Dr. Maria Van Kerkhove)說,世衛統計顯示,2024年已有76人感染了H5型禽流感病毒,其中61例來自美國,且大多數為農場工人。此外,美國還報告了H5型禽流感病毒在野生動物和家禽中傳播,以及最近奶牛中出現此類病毒。

范克爾克霍夫說,世衛評估認為,H5N1病毒仍是禽流感病毒,尚未適應哺乳動物宿主,也未獲得在人與人之間持續傳播的能力,但隨着病毒的進化,這種情況可能會迅速改變。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