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總理:與北約關係倒退如「新冷戰」 籲東西陣營和解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當地上周六(13日)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提出疑問:究竟如今是2016年,抑或1962年?梅德韋傑夫形容俄羅斯跟西方,特別是北約(NATO),關係愈趨緊張,形容局勢如同「新冷戰」。
北約對俄羅斯態度模糊,並不友善,雙方關係倒退,甚至進入新冷戰時期……幾乎每日,外界都稱俄羅斯為對北約、歐洲和美國最大的威脅。
直指北約對俄不友善
梅德韋傑夫演說時,明言「北約對俄羅斯態度模糊,並不友善,雙方關係倒退,甚至進入新冷戰時期……幾乎每日,外界都稱俄羅斯為對北約、歐洲和美國最大的威脅。」
梅德韋傑夫續稱歐洲自劃邊界,敵我分明,舉動不似歡迎各方友好,直指俄羅斯和西方失去建立互信的關鍵:限制發展軍備;又呼籲雙方團結和合作,解決歐洲、大西洋的危機,穩定全球局勢。
俄羅斯的姿態、舉措,旨在威嚇鄰國,破壞歐洲各國互信和合作基礎。
梅德韋傑夫將現今世界局勢,類比為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東西瀕臨戰爭邊緣的狀態,言論撼動安全會議的與會成員。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蘇聯牽頭的社會主義陣營,互相角力,意識形態矛盾,鼓動各地發動代理人戰爭。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反駁,俄羅斯正是令歐洲局勢不穩的開端,批評普京政府動用核武欺凌鄰國,行為於梅德韋傑夫所指的冷戰時期,前所未見。「俄羅斯的姿態、舉措,旨在威嚇鄰國,破壞歐洲各國互信和合作基礎。」
斯托爾滕貝格稱,北約希望跟俄羅斯關係合乎各方預期,盡可能變得透明,能夠推敲,免得局勢惡化,要避免早前俄羅斯客機遭土耳其擊落的事件。
「俄羅斯威脅論」 自普京吞併克里米亞漫全球
俄羅斯和北約針鋒相對,自說自話,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愈趨激烈。當時普京政府下令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部分,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形容,每日都有俄羅斯的士兵、武器、彈藥越境進犯。事後,芬蘭和瑞典商討是否加入北約,防止俄羅斯入侵。
另外,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跟俄羅斯關係,因敘利亞內戰陷入低谷。縱然雙方共同以除去「伊斯蘭國」為目標,惟美國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俄羅斯支持巴沙爾政府,雙方不斷增援,內戰愈演愈烈,模式類近代理人戰爭。美國質疑俄羅斯空襲敘利亞,旨在除去敘利亞反對派,支持巴沙爾政權。民主黨大金主、國際著名投資大鱷索羅斯近日更公開撰文,批評普京絕非打擊ISIS的盟友,更指俄羅斯飽受油價低殘之苦,令普京政權免陷崩塌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令歐盟比俄羅斯更早瓦解。美國布朗大學國際研究高級研究員金策(Stephen Kinzer)在《波士頓環球報》撰文批評美國,只顧推翻巴沙爾政權,忽視其後的權力真空狀態,或令敘利亞局勢更動盪。美俄兩國應合作,保障當地人民安全。
美國國務卿克里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早前就敘利亞內戰,初步達成「停火協議」,保障敘利亞人道救援,不過能否持久,尚待觀察。
俄駐北約代表:俄羅斯不成威脅
俄羅斯的舉動受外界抨擊。俄羅斯駐北約代表格魯什科(Alexander Grushko)稱,從軍力言,俄羅斯難成威脅。北約總兵力達340萬人,軍費約為1萬億美元,遠高於俄羅斯,希望西方放下成見,合作穩定全球局勢。
慕尼黑安全會議始設於1962年,由德國於冷戰時期設立,旨在討論穩定大西洋和歐洲地區安全。今屆主要討論歐洲難民危機、敘利亞內戰以及打擊恐怖主義。焦點漸由歐洲轉向全球,會議成果漸成各國安全政策的風向標。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