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已死?FB推求職功能 五招教你執靚社交媒體檔案

撰文:李藹明
出版:更新:

Facebook推出新功能,讓用戶可透過Facebook申請心儀職位。在未來的求職市場,履歷表可能不及社交媒體重要,而公司只需要透過搜集你的網路足跡,包括瀏覽紀錄、社交媒體發言等,就可更了解求職者。在履歷表已死的未來世界,我們應如何經營社交媒體,以獲取工作機會?

Facebook推出新功能,讓用戶可透過Facebook求職。(Facebook)

Facebook新功能容許公司直接在其網站上張貼招聘廣告,並新增「職位」欄目,讓用戶查看及在Facebook上直接求職。求職申請會直接傳送到公司專頁的收件匣,僱主可使用Facebook Messenger與求職者直接聯絡,同時亦可取得用戶的Facebook資料。網站自去年開始測試功能,暫時只在美加地區開放使用。

現時LinkdedIn的用戶有4.7億,而Facebook則有19億。(美聯社)

  Facebook新功能挑戰LinkdeIn

對僱主而言,服務不但免費,而且沒帖文上限,加上可取得求職者Facebook資料,對比起要收費的LinkedIn,相信將會是受歡迎的選擇。現時LinkdedIn的用戶有4.7億,而Facebook則有19億,接觸面更大。若僱主想加強曝光率,可直接向Facebook買招聘廣告,而用戶的讚好、分享及標籤朋友,亦有機會令帖文在網絡被「瘋傳」。

相關文章:積極轉營 擴展服務 LinkedIn業績差仍難脫困

五招執靚社交媒體「CV」

 自我起底 要管理形象,首要之事是了解自己在網絡上有何資料。先嘗試為自己「起底」,搜尋名字,加上居住地、學校、公司等,以更準確找到自己。細心留意首10至20個連結,避免被誤當成其他人,以免破壞形象。亦可考慮在自己眾多個人檔案中找出最正面的,然後在履歷表中主動提供網址。 斬草除根 清除社交網絡上有問題的言論,仔細查閱Facebook上被標籤的帖文及相片,並移除自己。假如無法移除,除了可聯絡網站管理員外,亦應預先準備好如何向僱主解釋。 主動出擊 透過社交媒體,用戶可建立人際網絡,同時讓合適的工作找上門來。除了嘗試與公司部門經理聯絡外,亦可聯絡獵頭公司,讓他們有合適空缺時可找到你。 展示自己 社交網絡亦是展現行業知識的地方,用戶可發貼文,談論自己工作上正處理的專案、成就等,以增加行業中的曝光率。用戶亦應保持活躍,與業內人士聯絡,以及小心自己每一個發言、讚好、點擊及分享。雖然社交網絡上可展示自己的個性及興趣,但亦應小心維持專業形象。 反起底 正所謂「人揀工,工揀人」,公司可人肉起底,求職者同樣可對公司起底。在社交網絡上搜尋公司資料及員工,可觀察到公司的文化、環境等,以決定是否要加入團隊。

Facebook與日常生活融合,平日口不擇言、不經深思的網上足跡,會否反而累及其形象?(Getty Images)

  求職融入生活 中小企更易請人

Facebook的廣告及商業平台副總統Andrew Bosworth認為,中小企往往在招聘上有困難,而一般人隨時都希望得到更佳工作機會。而LinkedIn作為以求職為主的網站,不能融入日常生活,加上針對中高層職位,令Facebook有空間「乘虛而入」。Facebook亦希望將來為工種分類,配對用戶的工作經驗及學歷,幫助用戶找尋更適合他們的工作。

  日常生活曝光 用戶怕怕

Facebook這項新功能對求職者而言,未嘗不是好事,就算不是刻意求職,亦可在平日的「碌」Facebook時有機會找到更好工作,何樂而不為?但令用戶卻步的,可能正正是Facebook與日常生活的融合:帳戶曝光後,平日口不擇言、不經深思的網上足跡,會否反而累及其形象?

公司招聘、大學招生時會參考社交媒體,這已是常識,而不少公司更會提供人肉搜尋服務,為僱主搜集求職者的網路足跡。(Getty Images)

  招聘招生 起底是常識吧

假如你現在才想及這問題,恐怕已經太遲。公司招聘、大學招生時會參考社交媒體,這已是常識,不少公司更提供人肉搜尋服務,為僱主搜集求職者的網路足跡。《紐約時報》分析指:「今時今日,每個電郵、短訊、電話通話、編程及點擊,都會留下數碼足跡。這些足跡可被廉宜地搜集,亦可揭示人們如何工作及交流。」

  毋需履歷表 爬網更易了解應徵者

TalentBin行政總裁Peter Kazanjy表示:「大多數時間,我們的工作及成果均已數碼化,有時我們真的不需要履歷表。事實上一個人的性格及工作,早已紀錄於他們的硬碟、Evernote、box.net帳戶及Dropbox之內。」

  社交網站口不擇言 或危及公司聲譽

美國教學機構Social Assurity創辦人卡茨曼(Alan Katzman)早前向《香港01》表示:「機構成立之前,我曾在一間公司工作,負責使用檢閱所有新員工的社交網站。我們發現了大部分員工發布的內容都是未經思考和尷尬的,這不僅反映個人質素有問題,我們還得出結論,就是如果我們聘用這些人,他們可能對公司的聲譽帶來影響。」

  社交媒體:不得不玩的遊戲

但若避開社交媒體,令帳戶空空如也,又是否合適的做法?卡茨曼認為這樣會失去機會展示自己與別不同的一面,「我們必須明白,職場上許多企業都運用社交媒體作搜索工具,尋找具相關技能、質素和工作經驗的人。他們甚至用社交媒體審查申請人,以確保這些人具備責任感,有專業處理工作的能力。」卡茨曼現時開設課程,教導學員「粉飾」社交媒體,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相關文章:做尖子先要粉飾社交媒體帳戶 調查:40%美大學審入學申請時參閱

相關文章:求職前先過濾Facebook 6個專業人士的社交媒體習慣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