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鬧翻 立陶宛最大港口貨物吞吐量幾近腰斬
撰文:王忠
出版:更新:
立陶宛在台灣問題上採取了錯誤的政策,導致本國遭受經濟損失。2022年立陶宛最大港口克萊佩達港(Klaipeda Port)貨物吞吐量將減少40%,幾近腰斬。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7日稱,「克萊佩達集裝箱轉運」公司負責人希里奇科表示,歐盟和美國對白羅斯(前稱白俄羅斯,Belarus)的制裁,白羅斯貨運暫停,2021年克萊佩達港損失超過4%貨物。
部分白羅斯石油產品和化肥貨物因被制裁的關係,不再通過立陶宛克萊佩達港,導致立陶宛港口在石油產品方面損失巨大,2021年累計約200萬噸。目前港口還沒有因貨物減少而裁員,但2022年不排除這種可能。
台灣在立陶宛設代表處,中國認為這是不友好的舉措,在此背景下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變複雜,部分立陶宛港口的客户由於中國可能的制裁拒絕通過立陶宛中轉。
希里奇科還稱,受立中關係影響,一些客户開始避開克萊佩達港,轉而將集裝箱運往拉脱維亞或波蘭的港口。立陶宛港口的貨物吞吐量2022年可能會下降30%到40%。港口公司正通過接觸新客户以彌補損失,但考慮到目前的地緣政治形勢,這並不容易。
克萊佩達港是立陶宛最大港口,為波羅的海地區唯一不凍港,是亞歐交通走廊和波羅的海南北交通動脈的接合點,是立陶宛對外進出口物資的集散地和轉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