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打新冠疫苗是危險趨勢? 「溝針」研究未有最終結論|新聞教室

撰文:梁凱怡
出版:更新:

大部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都要接種兩劑才能達到最佳的保護力,例如香港供應的兩款疫苗復必泰和科興都要打兩針。由於不同的原因,愈來愈多國家開始「溝針」,即是先後接種兩劑不同款式的疫苗。不過世界衛生組織7月12日警告「溝針」是危險趨勢,到底我們掌握了多少有關「溝針」的影響?

除了英國早期已經「溝針」以外,德國、加拿大、瑞典、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因為阿斯利康製藥公司(AstraZeneca)疫苗的罕見血栓問題容許人第二劑接種不同品牌的疫苗。韓國也因為供應不足容許接種阿斯利康疫苗的人第二劑改打輝瑞製藥有限公司(Pfizer)的疫苗。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也選擇了混打疫苗,分別接種阿斯利康和莫德納公司(Moderna)的疫苗。

圖為2021年7月11日,阿富汗喀布爾有醫生正在準備接種強生公司的新冠疫苗。(AP)

其實「溝針」不是新鮮事,例如研究員曾經以「溝針」的形式對伊波拉病毒(Ebola)等進行實驗。以往科學家一直從理論說明接種兩劑稍為不同的疫苗有助產生較強的免疫能力,可能是因為疫苗刺激到免疫系統不同的部份,或者教曉免疫系統辨識到入侵病原體的不同部份。這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卻仍然有待真實數據認證。

目前正在有多個研究探討「溝針」的好壞。牛津大學的研究員正在試驗不同的組合,包括阿斯利康疫苗、輝瑞疫苗、莫德納疫苗和諾瓦瓦克斯公司(Novavax)疫苗。俄羅斯的研究員則測試「衛星V」(Sputnik V)和阿斯利康疫苗的組合。大部份研究仍然處於初期階段,但部份已經公布早期結束。例如西班牙的研究員就就發現,先接種阿斯利康疫苗再接種輝瑞疫苗將產生強大的免疫反應。

問題是「溝針」究竟是否安全?根據牛津的研究,「溝針」可能增加出現輕微至中度副作用的風險,例如是發燒、疲勞和頭痛。研究員指出,數據顯示「溝針」或引致短期不利情況,但副作用可能是代表強的免疫反應,而且大部份的副作用於48小時內消失。他們認為數據將證明「溝針」安全。不過世衛指出,目前仍然未有足夠的相關數據和證據。換句話說,「溝針」實際作用和安全都未有最終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