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阿密拆樓後續搜救 與中國塌方回填後救人有何分別?|新聞背後
美國佛州邁阿密塌樓意外發生至今已超過10日。當局以安全為理由,在7月4日決定拆除倒塌樓宇連接的建築大樓,將其炸毀。目前意外仍有121人失蹤,當局認為能搜索生還者的機會已十分低。
這次的拆樓,會讓人不禁想起中國國內路面塌陷下墜,在搜救途中將土重新填入(回填)後才救人的行動。兩者間有什麼異同?
據邁阿密瑟夫賽德鎮長伯克特(Charles Burkett)表示,決定拆樓的原因是為安全需要。熱帶風暴艾莎(Elsa)正吹襲加勒比海地區,向着佛羅里達州前進,為避免受損的大樓在風災倒塌,決定先以可控制的方式下把樓宇炸毀。
當局表示,在炸毀樓宇後,可開出通道讓搜救人員深入大樓地下車庫等地區,搜索生還者。但把樓宇炸毀,意味事先埋在倒塌樓層下的失蹤者將更難被找到。而事實自6月23日後,塌樓至今已超過10日,能找到生還者的機會十分渺茫。
這種為求安全,利用建築或其他方法,確保環境安全方便搜救工作的做法並不罕見。這次的塌樓意外,搜救人員一直無法前往特定地方,或大規模移走瓦礫,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害怕餘下的樓宇會跟着倒塌。這縮窄了搜索範圍,及阻礙救援速度。而事實上至今搜救隊伍在塌樓後一直致力尋找生還者,惟10天以來至今能找到的,只有少量的遇難人士,現場仍有121人失蹤。
這次的拆樓,會讓人不禁想起國內路面塌方後,在搜救途中回填的行動。如在2019年12月,廣州地鐵沙河站施工路段發生地陷,3人被困。當局在事發後同一日即時派來水泥車,對路陷地段進行回填。
此時有外界聲音質疑當局回填過早,不理會受困者的生死。根據廣州地鐵當局的解釋,是因為當時塌陷區已被水覆蓋,地陷情況正在加劇,給救援工作帶來困難。為避免塌陷面積進一步擴大,決定先回填加固,再前往救人。
最後結果當然無法救出生還者。根據中央電視台報道,在意外發生後的一個月,即2020年1月,搜救人員才在同一位置找到3人的遺體。
這背後意味着,地陷後因大量水的覆蓋,受困者很可能已遇難。而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決定進行回填,水泥似乎未有把遇難者直接掩埋。
與邁阿密塌樓意外相同的是,當局在判斷搜索生還者機會渺茫的情況下,決定炸樓或回填。不同的是,廣州的塌方事件中,當局似乎過早判斷失蹤者已罹難,把避免進一步塌陷放在優先位置,決定回填,引起了外界的質疑及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