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加密貨幣是龐氏騙局抑或新黃金?諾貝爾獎得主詳細分析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近來比特幣(Bitcoin)和其他加密幣價格暴漲暴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Paul Krugman)特別應讀者要求,從經濟學家的角度,剖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說,比特幣在2009年就問世了,是規模最大、歷史也最久的加密幣;加密幣顧名思義採用難以破解的加密金鑰確立所有權鏈,讓持有者「有權利 … 持有那些代幣」,今日號稱能用比特幣買房子、車子、繳帳單、從事商業投資等等。

▼▼▼點擊率先了解克魯曼的分析,下文有更詳盡解說▼▼▼

+10

但克魯曼指出,事實上,12年過去了,比特幣等加密幣「在平日經濟活動中幾乎沒有扮演任何角色」,唯一聽說用來當作付款媒介、而非投機炒作的時候,幾乎都與非法活動有關,像是洗錢或向駭客支付贖金。

在資訊科技(IT)領域,12年有如光年那麼久,加密幣若是實用,早該像蘋果2010年推出的iPad平板電腦、或2012年開始被採用的Zoom視訊會議軟體、或2009年推出的Venmo行動支付服務那般,如今已融入民眾日常生活;否則,可能只顯示這種技術沒什麼前途,已被放棄。

克魯曼指出,一般守法民眾未予以採用,倒不是因為加密幣倡議者努力不夠,事實上,他們已投入可觀的時間和心力,尋求開發出某種「殺手級應用」,讓普羅大眾終能在日常生活中採用比特幣、以太幣(Ethereum)或其他加密幣。但他參與不計其數的加密幣和區塊鏈相關會議,詢問加密幣技術「到底想解決什麼問題?什麼事非得需要加密幣,不能用其他更便宜好用的技術? 」,卻始終未得到明確答覆。

相關圖輯:加密貨幣︱有一種幣月漲3000% 現在入市真的是暴富機會嗎?▼▼▼

+5

然而,投資人卻持續花大錢買進這些「似乎毫無用處」的數位資產。原因顯然是加密幣價格持續上漲,合計市值一度超過2兆美元——比美國企業擁有的智慧財產總值的一半還要高。加密幣行情扶搖直上,讓早期投資人賺翻天,於是吸引一批又一批新的投資人投入。

克魯曼表示,這聽起來就像是投機泡沫,甚至可說是「龐氏騙局」(Ponzi scheme),能撐得了這麼多年還沒垮,憑仗的就是「傑出的話術 」。

一,加密幣鼓吹者擅長用艱澀難懂的科技術語,說服自己和別人相信這是「一種革命性的新技術」。然而,區塊鏈其實就資訊科技標準來看,已顯得老態龍鍾,至今卻還找不到任何令人信服的用途。

二,自由主義者宣稱,政府發行的法定貨幣沒有黃金這類實物支撐,總有一天會崩潰。然而,英國90年前就放棄金本位制,英鎊現在還不是好好的?

相關圖輯:Bitcoin價格大起大落 三大原因分析比特幣能否成為避險工具▼▼▼

+6

那麼,根據以上種種理由,即可斷定加密幣很快就會步向崩潰嗎?克魯曼搖頭。

克魯曼說,他對加密幣存疑,但不會一口咬定崩盤在即。使他持保留態度的理由,是即使像黃金這種不能孳息的資產,長久以來仍備受珍視。他指出,黃金遭遇的問題和比特幣大同小異:可能被民眾視為金錢,卻欠缺實用貨幣所具有的特質:不能實際用於交易(不然你試試拿金條買車看看), 購買力也極不穩定。

早在1924年,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就形容金本位制是「蠻荒遺跡」,克魯曼認為凱因斯沒錯,只是黃金有股神秘的魅力,致使黃金價值歷久不衰。同理,可以想見,可能會有一、兩種加密幣有辦法延年益壽。

但這種展望也不確定。一來,世界多國政府警覺到加密幣遭惡徒用來為非作歹,很可能嚴加取締,而他們不曾過問黃金交易;二來,加密幣快速繁衍,愈來愈族繁不及備載,這可能妨礙其中任一種加密幣達到類似黃金的地位——在人們心目中近乎神聖不可侵犯。

克魯曼的結論是:比特幣與其加密幣親戚至今從未獲致具實質意義的經濟地位,至於其價格是高是低,對不玩加密遊戲的人一點也不重要。

相關圖輯:不只Bitcoin 十大最矚目加密貨幣 有一種由惡搞變幣圈寵兒(點圖放大閱讀)▼▼▼

+23

延伸閱讀:Bitcoin比特幣屢創新高為何崩盤不會重演?▼▼▼

+3

延伸閱讀:

G7因應氣候變遷 年底前斷絕燃煤國際金援

全球最低公司稅率 美讓步了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