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ming War On China》刀鋒不望起鏽 美中軍費響全球警號
紀錄片《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The Coming War On China)播放以來,引起全球關注,澳洲記者皮格爾(John Pilger)警惕觀眾,核戰危機不容忽視,又走訪馬紹爾群島、日本沖繩、韓國濟州等地,揭露美國大肆發展軍備,核污染和軍事建置,危害當地人民的健康和生活,美國自冷戰時代,至今仍然擴軍至上,並無正視人道問題。
系列報道來到最後部分,試圖探討,美國軍費近年來以萬億美元計,不斷研發新型武器,未必如美國助理國務卿羅素(Daniel Russel)所言,有助維持「全球各國的權利」,得益的反而是國內武器商。美國不斷斥資發展武備,為的可能是大戰略中的虛擬敵人。
美國芝加哥大學前歷史系主任卡明斯(Bruce Cumings)受訪時指:「帝國如群島般組建起來,世界各地都有美國的基地,暗藏真正的帝國。」二次大戰結束後,美軍全球設有逾4000個軍事基地,隨着戰爭形式改變,美軍基地減至目前800多個,遍及140多個國家,包括日本、韓國、菲律賓、德國、以色列等地。卡明斯批評美國通過海軍和空軍統治太平洋
美助理國務卿:美國並非「美帝」
對於美國在全球多年的軍事部署,助理國務卿羅素指「無人比美國更反帝國主義,我們無試圖重現英國帝國主義的輝煌。」他又指「美國制定的全球策略,所有國家都有權制定如此規模的戰策。」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公開指要尋求「無核世界」,不過紀錄片提到,奧巴馬在任期間,花了1萬億美元在中國和俄羅斯附近建設核武和大量軍事設備,包括隱形戰機、航空母艦、導彈等。根據《珍氏軍事年度報告》(IHS Jane's),單在2016年,美國軍費達6220億美元(約48298億港元),佔全球總額4成,中國以1,917億美元(約14,952億港元)排名第2,推算軍費支出將在2020年增為2330億美元,英國則以530億美元名列第3。巨大的軍費,受益的是美國軍火商。皮格爾在片段提到武器商的利潤,亦約為6000億美元,幾乎等於美國所花的軍費。
南海局勢緊張 美中軍費持續增長
龐大軍費不是白花的。《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提到:「再聰明、厲害的武器總需要敵人。」按目前美國的部署,敵人就是中國,美國每年須花費巨大開支迎擊來自中共的潛在威脅。《珍氏》分析員伊仕曼(Guy Eastman)也指出,特朗普即將上任,美國國防投資與軍備料將獲得更多資源支持。2017年1月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同樣會逐步擴張地面部隊、船艦及戰機。而亞太地區國家軍費,近年明顯擴張,除了因為多國受惠於自身經濟發展,南海局勢緊張,亦是多國積極擴軍的重要原因。2025年,中共國防支出將超過亞太國家總合。蠢蠢欲動的,不只美國,中國亦然。
皮格爾籲公眾打破沉默
紀錄片尾聲,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高呼「美國已回歸,比以往更大、更好、更強。」美國擴軍,似乎不會因政府換屆而停下來。未來一年,南海、中東、東北亞等地局勢,仍然緊張。皮格爾用兩年時間,向觀眾說明:不要坐視核戰帶來的風險和遺害。112分鐘長的紀錄片,希望公眾打破沉默(break the silence),關注全球局勢。
(《The Coming War On China》系列報道 四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