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變發生61天 核心成員國取態不一 東盟緩和局勢作用成疑

撰文:房伊媚
出版:更新:

東盟(ASEAN)成員國緬甸2月發生政變,軍方鎮壓國內的反政變示威,期間有大量死傷。德國媒體3月29日報道,東盟各成員國對緬甸局勢的取態並不一致,可能會影響東盟對事件反應效率,甚至影響東盟的聲譽。

簡稱「東盟」的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簡稱:東盟)合計有10成員國。它們分別為新加坡(Singapore)、馬來西亞(Malaysia)、泰國(Thailand)、汶萊(Brunei)、柬埔寨(Cambodia)、印尼(Indonesia)、老撾(Laos)、緬甸(Myanmar)、菲律賓(Philippines)和越南(Vietnam)。在它們當中,又以創始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為核心。

德國之聲(DW)3月29日指,東盟自1967年成立以來已在從事不公開的外交活動以及建基於共識的外交。緬甸軍方2月1日發動政變奪權後,東盟首度有成員國公開批評緬甸,以及要求召開一個主要與成員國內部政治危機有關的峰會。

緬甸政變:圖為2018年11月12日,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在新加坡的東盟峰會上發言。(Getty)

印尼措詞強硬

德國之聲報道,《海峽時報》引述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Ishak-Institute)專家迪西(Deasy Simandjuntak)稱,以東盟一向採取的安靜及不干涉態度而言,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對緬甸局勢發表的聲明是頗為強烈的。

迪西所指的是,佐科維多多要求緬甸軍方立即結束國內的暴力事件,又公布他會與東盟輪席主席國汶萊就緬甸局勢召開特別會議。他稱:「必須立即進行對話與協調,以恢復緬甸的民主、和平及穩定。」

馬國直言厭惡

馬來西亞及印尼則採取反對緬甸軍方的立場,以及批評在緬甸發生的暴力事件。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說,他對針對手無寸鐵平民的持續致命暴力事件感厭惡。

緬甸政變:圖為2018年11月15日,泰國總理巴育在新加坡的東盟峰會閉幕儀式上發言。(Getty)

泰國保持距離

德國之聲稱,泰國現屆政府於2014年的軍事政變後上台,它到目前為止避免批評緬甸軍方,稱政變為緬甸的內部事務。

路透社4月2日引述分析人士稱,泰國與緬甸之間緊密的軍事關係,以及泰國擔心會有大批緬甸難民湧入,意味着曼谷不太可能進一步地加強它對緬甸政變的立場。

緬甸政變:圖為2019年10月20日,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右)與汶萊蘇丹哈桑納爾(左)在印尼雅加達會面。(Reuters)

越柬菲蕭規曹隨

越南、柬埔寨及菲律賓回應緬甸政變的方式與泰國一樣。德國之聲提及,越南及柬埔寨政府本身也是一黨專政。德國之聲稱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已在本國對民主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