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日本櫻花或不開 氣象廳:全球暖化令盛開期更難預測

日本全國氣溫不穩定,造成櫻花盛開期出現更大的不確定性。
宮崎縣在春季的3月份出現酷暑,本週氣溫直衝攝氏30度。東京上週下了一場小雪,本週白天氣溫如初夏,街上不少人穿上短袖衫。

日本綠色和平組織發報告指出,日本櫻花近10年的盛開期平均比1960年代提前7.4天。北部地區的變化更是明顯,札幌市的櫻花提前了11.6天盛開。
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宮本昌弘的研究報告預測,全球暖化將衝擊日本南部地區的櫻花,九州一些地區今後將出現「只見花苞,不見櫻花」的怪現象。
日本氣象廳和教育科學部星期三(3月26日)發表《2025年日本氣候變化》警告,如果不採取措施應對全球暖化,異常天氣對人類造成的威脅將成為常態。
報告指出,如果能達到《巴黎協定》的要求,日本年平均氣溫僅將上升1.4攝氏度左右,但如果脫碳沒有進展,預計氣溫將上升4.5攝氏度。
報告也指出,如果日本氣溫上升4.5攝氏度,工業化前大約每100年出現一次的極端高溫,會變成每年出現。日本過去平均每100年會出現一次的強降雨,到21世紀末會變成每20年一次。氣溫升高不僅會帶來炎熱天氣,還會增加空氣中的水氣含量,導致降雨和降雪增多。
報告預測,如果地球不加速暖化,從2024年算起的100年間,日本附近的平均海面溫度將上升1.33攝氏度,海洋變暖速度大約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如果日本年平均氣溫上升4.5攝氏度,預計到21世紀末日本附近的海面溫度將比20世紀末上升3.45度。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是日本海北部、三陸海岸以及北海道釧路海岸,這些地區的氣溫將比過去100年上升4攝氏度以上。這會減少海水中的氧氣量,破壞海洋生態系統。
報告警告,異常天氣所帶來的自然災害將成為常態,水災、巨浪和風暴潮的風險會增加,日本的河川和海岸線也容易出現災害。
報告明言,要避免對生活造成影響,經濟必須進一步減碳。報告呼籲人們採取措施應對全球暖化,也要求政府推進基礎設施應對氣候變化。
▼更多日本賞櫻圖片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