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食得嗎? 「民主香腸」獲選澳洲年度詞語(有片)
澳洲國家字典中心(The Australian National Dictionary Centre)周三(14日)宣布,「民主香腸」(democracy sausage)為年度詞語,反映該國選舉文化。
「民主香腸」是指在投票站附近攤販售買的燒烤香腸,通常用麵包裹着,伴着茄汁、洋蔥等同吃。有些攤販選用熱狗包,有些用方包裹着,一樣美味。
這個詞語第一次出現在2012年,但在今年7月初澳洲國會選舉時「發揚光大」,其中一個原因是不少人對選舉漠不關心,加上該國極為複雜以及強制全民投票的制度,令人被迫「含淚投票」。
澳洲國家字典中心總監Amanda Laugesen指出,「民主香腸」在8周拉票期之間迅速成為關鍵字,或許因各政黨政策都無法打動選民。
此外在今屆選舉中落敗的工黨黨魁肖頓投票後在票站外吃香腸包,他指香腸包是「民主的滋味」。但他從中間開始吃起,被澳洲網民揶揄是連香腸都不懂得吃,怎可領導一個國家。
▼肖頓令平時對政治不甚關心的澳洲人,反因「食錯香腸」事件再度關注選舉,「民主香腸」於是一躍成為該國年度詞語。
澳洲的選舉制度之複雜,在全球數一數二。這個名為「偏好投票制」(Preferential voting)的制度中,選民不只要在選票上揀選屬意的候選人,還要按個人偏好,排列候選人的順序。點算選票時,一位候選人倘得到50%以上的「第一偏好票」即告當選,否則就將得到「第一偏好票」最少的候選人淘汰,並把這些偏好票轉移給「第二偏好票」(或依序偏好票)的得票的候選人來重新分配,直至有人取得50%得票率當選為止。
投票日多個票站外,會有慈善團體擺攤銷售香腸募款,有些候選人更會親自下廚烤香腸,藉此攏絡人心。這是其他國家少見的投票日特色項目。澳洲香腸委員會(Council of Australian Sausage)為了方便選民,更會在「民主香腸」追蹤網站,列出攤販所在地點,方便選民投票前後前往光顧。
(美聯社/news.com.au/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