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或將車用晶片加價 全球半導體短缺緣於汽車業錯估需求?
全球晶片供應嚴重短缺,汽車業首當其衝,德國、美國和日本罕有向台灣求助,期望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廠台灣積體電路製造(簡稱台積電)增產填補缺口。台積電等台企據報計劃加價15%應對。到底這場「晶片荒」是緣何而起?
一切要從汽車製造商錯估需求說起。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汽車需求急跌,汽車製造商因此大幅削減晶片訂單。根據彭博社報道,到了第三季,有晶片代工廠預期需求即將反彈,提醒顧客增加訂單,但車廠無動於衷。
到頭來車廠要加單,但晶片商已經無能為力,因為他們本身已經忙於應付電子設備製造商的訂單。疫情期間,手提電腦需求大增,居家辦公帶動雲計算服務和背後數據中心的發展。加上蘋果公司和三星電子等紛紛推出5G設備,所使用的晶片較4G設備多四成,導致供應更加緊張。
新款汽車功能愈來愈多,加入娛樂和自動駕駛等賣點,所需晶片數目也愈來愈多,供應鏈變得愈來愈複雜。可是,汽車製造商傾向採用「精益生產」的模式,以較少的庫存維持高成本效益,一時未能應付需求急增。加上美國將中芯國際列進貿易黑名單,全球供應再減,福特、豐田、日產和快意佳士拿(Fiat Chrysler)被迫減產。
短期內問題似乎難以解決。《華爾街日報》引述分析師和行內高層指,短缺問題較嚴重的不是最新的晶片,而是較舊和較便宜的晶片。舊款晶片雖然需求仍然愈來愈大,但利潤不太可觀,因此製造商傾向投資生產線製作新款晶片。即使製造商願意大灑金錢增加新的晶片製造機器,但過程長,實在難應付燃眉之急。
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會長布倫特(Matt Blunt)表示,晶片起貨期約為三個月,意味影響或會持續至第三季。台灣聯華電子的財務總監劉啟東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訪問時也指,工廠已經處於滿負荷生産狀態,難以短期間內增産,不清楚何時能解決短缺問題,要建設生産線也需時半年以上。如果問題持續,車廠一方面因為短缺而減產,另一方面或因為晶片製造商加價面臨成本問題,消費者最後也無可避免承受延遲收貨和加價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