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視像峰會】北京華府關係趨僵 中歐有意加強夥伴關係
中國、歐盟、德國領導人9月14日舉行視像會晤,俄羅斯專家們認為,此次將發出強勁政治訊號,相互擴大市場開放,解除貿易、投資和金融合作壁壘,將使各方最大程度地接近達成投資協議。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指出,德國是中歐新對話機制的倡議國。如果不是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9月13日至9月15日歐盟中國峰會將在德國萊比錫召開。
德國之聲稱,這原本會是中國領導人第一次和歐盟全體27國的領導人會聚一堂,由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擔當東道主,那將是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任期內的地緣政治高光時刻。
與之相比,此次視像峰會縮短為一天。9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歐盟輪值主席德國總理默克爾、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將網上進行會談。
不過,俄羅斯科學院歐洲所副所長別洛夫(Vladislav Belov)認為,倡議依然有效,首次「27+1」峰會或在2020年年底舉行。而且,9月14日的會晤議程,依然按照萊比錫峰會面對面那樣進行。「德國作為歐盟理事會主席國、以及默克爾的個人貢獻在於,首次嘗試在最高層面與北京舉行綜合性談判」。
已經歷7年30場談判
此次視像峰會舉行前,歐盟駐華大使郁白(Nicolas Chapuis)表示,開放市場和消除公司壁壘,應成為峰會討論的優選題目。從制度上講,各方在此問題上的立場應有利於新投資協議的通過。各方在7年多時間裏,已經舉行了30場談判。
別洛夫認為,有更多的證據表明,「同意」要多於「反對」。「德國將竭盡所能簽署協議,米歇爾和馮德萊恩對此也有着清晰的目標,歐盟甚至比中國更需要這份協議。與此同時,如果相互投資沒有清晰的立場,那麼『一帶一路』倡議就難以推動。中國人是談判能手,歐洲人也是。有些問題已經商定,相互指責的問題依然存在。也許,峰會可幫助解決現存問題」。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9月10日披露,近期已經與中國副總理胡春華見面,向他重申簽約的重要性。強調「我們真的需要一份雙方簽字、能夠兑現的(中歐投資協議)」。
北京學者指出,中國期待與歐盟鞏固高層溝通,向世界經濟發出正面信號,為防止大國對抗,中歐需達成共識。與會期間,習近平進行溝通或做出一些承諾,對於中歐全面投資協定2020年年底能夠完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