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減產短期有紓緩效果 但長遠而言仍不足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等產油國家,在4月12日達成協議,大幅減產石油每日共970萬桶,以穩定油價。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聲稱這「大協議」能「拯救過百上千的能源職位」,但外界懷疑措施是否足夠。

石油減產:為於奧地利維也納的石油輸出國組織總部大樓,攝於4月9日。(Reuters)

OPEC與俄羅斯等產油國家達成協議,同意自下月起至6月底,每日減產970萬桶原油。儘管計劃中的減產規模略小於早前達成的1,000萬桶臨時協議,但970萬桶仍相當於全球供應量的一成,減產幅度是歷來最大。

然而外界懷疑措施是否足夠,堪薩斯聯邦儲備銀行估計,若油價維持每桶30美元左右,將有40%的原油及天然氣生產商將面臨破產。

隨着全球原油需求減少,各國產油量已按市場需求自然減少。《紐約時報》報道指美國產量至年底會削減200萬桶,這將意味一些企業會倒閉。這與特朗普所謂的「拯救過百上千的能源職位」相違。

長遠來說,若美國因疫情關係封城措施持續,市場動力不足無法帶動投資,油價將無法回升。而即使疫情得以改善,沙特及俄羅斯仍有主動權增產石油,令價格保持穩定低水平。

不過,若無法達成協議任由原油價格進一步下跌,北美部分地區的油價可能在數周內跌至個位數,問題將更嚴重。在協議中大部分自願減產將由OPEC的成員國、俄羅斯、加拿大及巴西等國完成,美國高成本的頁岩油亦佔一定比例,風險由多國承擔。

因此短期來說,減產有望遏止油價進一步下挫,減少石油過剩,並稍為紓緩目前因油價戰與疫情陰霾下造成的影響,但長遠而言仍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