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峰會】南海爭議以外的東盟 以經濟合作重塑向心力
東盟明年就走到第50個年頭,在中國一帶一路,美國重返亞太,印度東向政策的3大戰略夾擊下,他們正着力發展區內經濟合作,重拾「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安全思想,在爭議下重新上路,亦是今次峰會值得關注的重點。
東盟憲章的第1條中表明,「以東盟為中心」是東盟塑造對外關係及區域架構的核心概念,目標是成為一個開放、透明、包容度高的組織。但從南海於近月的爭議來看,中美在區內的角力確實令「以東盟為中心」這概念受損,有回到以國家出發的跡象。
從南海問題上看,由於牽涉到多個成員國的利益,東盟內部處理安全問題上的能力明顯不足。當時東盟無法統一各成員國採取一致立場,最終因中國的盟友柬埔寨希望保持中立,就撤回了聲明要提及仲裁的要求。
另外,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或將會在東盟峰會中,與中國總理李克強單獨會面,就中方開發黃岩島的問題上商討。與此同時,據《美國之聲》報道,東盟很多國家不願捲入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爭議,為的只是避免組織陷入「美中代理人戰爭」。
區內經濟合作拾級而上
南海爭議在近月令東盟看起來軟弱無力,十個成員國根本無力對抗周邊大國的壓力,彷彿令地區回到冷戰時大國博奕下的戰場。但今日的東盟坐擁超過6億人口,整體去年的經濟生產總值達到2.5萬億美元,其內部的經濟實力已非昔日般差勁;十個成員國的軍費在16年內已經倍增。
與海灣國家合作委員會及非洲聯盟等地區組織不同,東盟內部的經濟交流活動活躍,確實有力自成一派,讓各成員國自強。東盟去年年底就成立了東盟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AEC),成立目的正是產生聯盟內的「內需」效應,藉此減低各國之間的發展差距。
組織的成立亦讓區內企業的期望改變。越南最大的乳業公司Vinamilk就正將發展目光放到泰國及緬甸,其行政總裁Mai Kiew Lien期望AEC能令他們的入場門檻降低,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除此之外,「Call的」軟件Grab更在東南亞六個國家站穩陣腳,正是區內經濟融合的最佳例子之一。
近20年前於將互聯網帶入印尼的Shinta Witoyo Dhanuwardoyo就指:「若你想創業,東盟應是你第一件要留意的事」,而新加坡星展銀行的行政總裁Piyush Gupta亦指「區內有很多事正在發展,只是速度未如理想」。但無論如何,東盟各國領袖正專注於發展東盟「內需」,而這就是他們發展軍備、抵抗周邊大國的先決條件。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