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專家:中美難以取得顯著談判成果

撰文:王晶晶
出版:更新:

金融專家表示,中國政府對鋼鐵產業、造船產業和石油產業等領域的直接和間接補貼投入超過了年度產出的3%。中國政府這樣的做法使得美國公司難以與其競爭,這也是中美貿易談判難以取得顯著成果的原因之一。

美國《華盛頓郵報》12月31日發表文章稱,金融專家林奇(David Lynch)認為,中國鋼鐵企業、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電池開發商、造船商和石油生產商等被中國政府視為具有戰略意義的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都獲得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國的官員用國有銀行提供的低利率貸款、低價的土地、低成本的電力能源以及官方批准的投資資金等資源來武裝中國企業,使其對抗外國競爭對手。

自2000年以來,在得到大量政府補貼的中國鋼鐵企業的競爭下,美國鋼鐵產量下降了近三分之二。

文章稱,在這種趨勢之下,中國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先進技術的領導者,這是促使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決定與中國展開貿易戰的原因之一。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2018年3月22日發布的對華「301條款」調查報告也指出,政府對企業進行財政支持是中國實施趕超美國,取得技術領先地位這一計劃的關鍵因素。

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稱,中國政府對具有戰略意義的企業進行補貼,已經讓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獲得重要的優勢。除非中國政府同意削減對企業進行補貼的力度,否則,中美兩國難以實現正常的貿易關係。

在前幾輪談判中,中美雙方在超過150頁的協議中討論了工業補貼問題。然而,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2月16日報道,在基本敲定的86頁的部分協議中,有關削減補貼的內容都已被刪除。

路透社12月14日發表文章稱,萊特希澤表示,中美貿易談判仍有一些關鍵問題未解決,「很多艱難的事情」將留給未來的談判。

林奇及其他分析人士都表示,工業補貼問題談判將是艱難的,在2020年11月美國大選前,中美雙方不太可能取得顯著性談判成果。

根據世貿組織的規定,如果貿易伙伴的補貼損害美國公司,美國可以徵收高額關税來抵消補貼的影響。

文章稱,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是為讓中國改變包括對企業進行大量補貼在內的很多措施,特朗普政府已通過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反補貼税等措施來對抗中國的補貼政策。

然而,在中國多管齊下推動國內半導體行業發展的背景下,利用這些關税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卻是微乎其微的。

林奇表示,在對中國貿易進行一貫地打擊的同時,美國更應該強調如何發展勞動力、如何制定具有競爭性的政策和以及開放其他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