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從5任領袖看澳洲為何反華

撰文:聶振宇
出版:更新:

澳洲貿易部長伯明翰 (Simon Birmingham)率領200家澳洲公司組成的代表團出席上海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近一年來首位訪華高官。英國媒體11月7日刊文指出,對澳洲來說,中國已成為舉足輕重的角色,可澳洲總是迷失方向。

澳洲限制中國企業華為設備供應以及通過的打擊外國干涉法律,使堪培拉和北京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來,導致雙方部長級會晤幾乎凍結了一年時間。(VCG)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1月7日報道,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11月6日在北京與記者們對話時,呼籲中國根據國際貿易規則終止大麥反傾銷調查。按照中國商務部公開消息顯示,11月19日,耗時一年的調查工作即將結束,但不排除還將延長半年。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年中,伯明翰是首位訪華高官。此前,僅在2018年11月,澳洲外長佩恩(Marise Payne)曾訪問過北京。

BBC指出,長期以來,坎培拉總是批評北京,卻從未正確審視自己。過去10年,澳洲領導人變更5次。從會講中文的陸克文(Kevin Rudd)到現任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這些人各不相同,卻有個共同點,都發現與中國打交道絕不簡單。

這並非因為澳洲沒試過找尋有效模式。陸克文試過「諍友」模式,但無疾而終,北京指責他太接近美國。吉拉德(Julia Gillard)試圖擴大為整個亞洲的模式,但中國太大,此路線難以落實。阿博特(Tony Abbott)想向日本靠攏,這或許會有效,前提是日本真能拿出什麼財務方案,哪怕吸引力稍微接近北京的方案。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 )上台後人們以為他會平衡好對華關係,卻因一些政治人物受到北京影響的指責而泡湯。接着便是澳洲推出針對中國的反干涉立法。

如今,莫里森又走上來回搖擺的老路。嘴上對華強硬,卻不得不接受殘酷現實,對澳洲未來繁榮來說,中國仍是最佳選擇。從莫里森11月3日與中國總理李克強的會晤來看,對中國客氣幾乎總是會有回報。

10月20日,在雅加達出席印尼總統的就職儀式期間,莫里森(左)與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會晤30分鐘。此次會晤是應澳洲方面請求而舉行的。(微博@澳洲駐華使領館)

簡單事實是,沒有一名澳領導人真正正視過對華關係等式的另一部分。他們隨心所欲,熱衷從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談論中國這個既大又很不同的新夥伴構成的威脅,卻不提及自己國家的怯懦和內部問題。如阿博特私下說的,「恐懼與貪婪」主導着澳對華政策。

+2

澳洲可以拒絕中國的投資、學生和機遇,有時也確實如此。但想要大規模這樣做,就意味着巨大代價及思維大調整。眼下,莫里森仍在走前任們的老路,採取非常自相矛盾的態度。這或許是因為一個簡單的嚴峻現實,儘管誓言對抗中國威脅,但他的政府和國家其實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