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三學者共享殊榮 探索宇宙演化及研究系外行星

【諾貝爾物理學獎】三學者共享殊榮 探索宇宙演化及研究系外行星
撰文:陳博悟
出版:更新:

諾貝爾委員會公佈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別由加裔美國物理學家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瑞士天文學家馬約爾(Michel Mayor)及奎洛茲(Didier Queloz)共享殊榮,以表揚他們在探索宇宙及地球演化的成就。

諾貝爾委員會指出,這屆物理學獎表揚為宇宙結構及歷史帶來新理解,以及首次發現有系外行星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學者。

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分別為加裔美國物理學家皮布爾斯,以及瑞士天文學家馬約爾及奎洛茲,表揚他們在宇宙理論及發現系外行星的成就。(Reuters)
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分別為加裔美國物理學家皮布爾斯,以及瑞士天文學家馬約爾及奎洛茲,表揚他們在宇宙理論及發現系外行星的成就。(Reuters)

出生於加拿大的皮布爾斯現年84歲,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專門研究理論物理學及物理宇宙學。他過去20年來的理論框架研究數以十億計的星系及星系團,形塑了人們現今對宇宙形成歷史的基礎,即從大爆炸(Big Bang)至當今的發展。

皮布爾斯透過研究愛恩斯坦(Albert Einstein)提出的宇宙學常數(Cosmological constant),揭示了這個宇宙除了由5%已知物質,以及26%「暗物質」(dark matter)外,也包含了69%「暗能量」(dark energy)。這些研究支持了廣義相對論中預言宇宙既非封閉(close)也非開放(open),而是扁平(flat)的說法;也為後來宇宙加速膨脹理論奠下基礎。

發現首枚「系外行星」

獎項的另一半由兩名生於瑞士的天文學家馬約爾和奎洛茲瓜分。他們任教於日內瓦大學及英國劍橋大學,並早於1995年10月,利用法國南部上普羅旺斯天文台訂製的儀器,發現首枚系外行星(exoplanet)「飛馬座51b」(51 Pegasi b)。「飛馬座51b」為類木行星,與太陽系充滿氣體的木星相似,它圍繞銀河系(Milky Way)內一顆距離地球約50光年的類太陽恆星(solar-type star)運行。

這個發現催生了一場天文學革命,此後有超過4000顆系外行星被發現,改變了學者對於行星系統的固有思維,並迫使科學家重新思考行星起源背後的物理過程。在眾多有關系外行星的研究和計劃中,也可能觸及了有關外星生命是否存在的問題。

根據諾貝爾獎的網站指出,只有收到物理學獎委員會密函的人士,才有資格提名物理學獎的得主,而有關提名人的資料需要在50年後才可以披露。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則負責選出得獎者。

2018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由來自美國、法國和加拿大的學者阿什基恩(Arthur Ashkin)、穆魯(Gérard Mourou)和斯特里克蘭(Donna Strickland)憑藉在激光物理學的研究而獲得殊榮。研究「光學鑷子」的阿什基恩當時以96歲之齡成為最年長的得諾獎得主;穆魯和斯特里克蘭則以成功生產「高強度而極短的光脈衝」而獲得獎項。

諾貝爾獎委員會已經在7日公布醫學獎,得獎者為美國癌症學家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英國醫學家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以及美國醫學家塞門扎(Gregg L. Semenza),以表揚他們發現為了解氧氣水平如何影響細胞代謝和生理功能奠定基礎。

2019年諾貝爾獎名單公布時間表:

化學獎:10月9日最快在下午5時45分

文學獎:10月10日最快在下午7時

和平獎:10月11日最快在下午5時

經濟學獎:10月14日最快在5時45分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