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地例子罕見 荷比友好易成事 交惡國家難仿效

撰文:李駿生
出版:更新:
孟加拉古里格拉姆縣的民眾於7月31日慶祝區內的印度飛地問題,終以換地方式獲得解決。(Getty Images)

國家之間交換領土頗為罕見,專家分析比利時和荷蘭計劃交換領土在望,皆因兩國長久以來的友好關係。反觀近年的類似事例,若涉及雙方交惡,未必能迅速達成協議,也許只能交由第三方裁決。

研究國際領土紛爭的法律專家梳爾(Malcolm Shaw)提到,因為歷史緣故,西歐的比利時、荷蘭、德國之間,邊境奇形怪狀,三國之間圈劃了對方的飛地(enclaves,即不接壤本土、被其他國家包圍的領土)。

荷蘭領土包圍的比利時飛地巴爾勒-赫爾托赫(Baarle Hertog),地上有十字標記顯示邊境。接近鏡頭的是比利時國境,遠處為荷蘭。(美聯社)

比利時軍事歷史學家福斯(Luc De Vos)認為比荷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令換地計劃更易成事。他說:「兩國數個世紀以來素有交集,領土議題二戰後沒那麼重要了。」

不過,近年的換地事例,都曾牽涉強烈的領土爭端。印度自1947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後獨立,該國與孟加拉產生共逾170處飛地,飛地內的國民生活諸多不便。兩國為此爭拗多年終達成協議,於今年夏天兩個正式交換逾150處飛地。

尼加拉瓜與鄰國哥斯達黎加亦為領土問題,曾爆發軍事衝突。

國際法庭本月初裁定,尼加拉瓜在加勒比海沿岸一片2.5平方公里的土地侵犯了哥斯達黎加的主權,判該地主權交還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政府稱尊重裁決。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