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吉爾吉斯輪迴動盪政局 夾於中俄之間求存

撰文:梁凱怡
出版:更新:

吉爾吉斯的政治動盪局勢升溫。前總統阿坦巴耶夫(Almazbek Atambayev)被門生兼現任總統熱恩別科夫(Sooronbai Jeenbekov)指控貪污,引發阿坦巴耶夫的支持者抗議,要求熱恩別科夫下台,甚至一度脅持警員作人質。阿坦巴耶夫最終被捕,向政府投降。
這個位於中亞的前蘇聯國家,獨立後的政治局勢未曾安穩。兩任總統分別於2005年和2010年因激烈的示威抗議而被迫下台。內政混亂的同時,俄羅斯和中國亦對吉爾吉斯展開角力賽,讓這個中亞國家不由自主成為大國博奕的棋盤。

吉爾吉斯為內陸國家,但擁有全球海拔第二高的伊塞克湖(Issyk-Kul)。(AFP)

吉爾吉斯:40道光芒的太陽

17世紀,來自西伯利亞南部的部落到吉爾吉斯定居,之後一直由不同地區勢力統治,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正式獨立。吉爾吉斯擁有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並正在開發金礦行業,但大部份能源仍依賴入口。國家現時人口約為600萬,大部份為操突厥語的穆斯林。吉爾吉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29.5個居民。

相傳吉爾吉斯的名字是來自突厥語的「四十」,意指史詩《瑪納斯》(Manas)提到的40個宗族。吉爾吉斯的國旗亦因而是一個有40道光芒的太陽。史詩的主角瑪納斯更是吉爾吉斯的民族英雄,道路、大學和機場均以他命名,亦不乏關於他的雕像和歌劇。

首都比什凱克(Bishkek)佈滿不同的廣場和紀念碑,前蘇聯的痕跡仍清晰可見。不過列寧(Vladimir Lenin)的雕像已於2003年從阿拉套廣場(Ala-Too Square)遷至不顯眼的地方,最後更在2011年被換成瑪納斯的雕像。

吉爾吉斯位於中亞地區,接壤中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和塔吉克,首都為比什凱克(Bishkek)。

獨立後的政治動盪

吉爾吉斯在後獨立時代經歷動盪的局勢。兩任總統先後被推翻,之後阿坦巴耶夫為了確保權力順利移交,並且希望保持影響力,於是在2017年任命當時的盟友熱恩別科夫出任總統。不過後者上任後數月內,便將阿坦巴耶夫的忠實支持者踢出內閣,二人關係自此惡化。

2019年6月,國會禠奪阿坦巴耶夫的豁免權,容許傳喚阿坦巴耶夫出庭為非法釋放車臣(Chechen)犯罪頭目一案作證。阿坦巴耶夫同時否認涉貪,反稱有關指控涉及政治動機。

作為前蘇聯國家,俄羅斯對吉爾吉斯仍具有一定影響力。而吉爾吉斯亦可說是最親俄的中亞國家。(VCG)

中俄對疊 左右逢源卻陷兩難

吉爾吉斯除了是主要的金礦開採中心,也是設有俄羅斯空軍基地,也因而成為俄羅斯和中國角力的棋盤。

2019年6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吉爾吉斯,出席上合組織峰會。中國和吉爾吉斯簽署24項合作協議,總金額達70億美元。據報道,吉爾吉斯亦對台灣、中國少數民族等問題表達對北京的支持。

吉爾吉斯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參與國,其中被喻為「鋼鐵絲綢之路」的中吉烏鐵路更是重要一環,能夠大大縮短前往歐洲的交通時間,同時提升吉爾吉斯的鐵路系統水平。

只是吉爾吉斯夾在中俄之間進退兩難,鐵路項目遲遲未能開工。俄羅斯傳媒報道,項目牽涉選用中國抑或俄羅斯鐵路軌距等問題。如果選用中國的窄軌,吉爾吉斯往後將繼續發展窄軌網絡,但對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共同體和集體安全條約國之間的經貿發展必然會造成阻礙。

作為前蘇聯國家,俄羅斯對吉爾吉斯仍具有一定影響力。吉爾吉斯可說是最親俄的中亞國家,俄羅斯不但在吉爾吉斯設有空軍基地,並有駐軍。甚至針對近月的政局,阿坦巴耶夫7月曾到訪俄羅斯會見總統普京,尋求支持。

2019年6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吉爾吉斯,兩國簽署24項合作協議,總金額達70億美元。(AFP)

「一帶一路」遇阻 反華示威頻繁

「一帶一路」倡議在吉爾吉斯亦面對群眾的阻力。2018年,中國公司負責維修的發電廠倒塌,反華情緒自此升溫。總部設於中國新疆的特變電工獲價值4億美元合約,翻新比什凱克的發電廠。工程完成數個月後,發電廠倒塌,首都停電5天,惟政府事後無向特變電工索償,引起當地人的不滿。

之後吉爾吉斯發生多次反華示威。有示威者到中國駐吉爾吉斯的大使館外示威,要求中國釋放所有在新疆「再教育營」被扣的吉爾吉斯公民。另外亦有人到官方電視和電台大樓外示威,要求當局收緊給予中國人吉爾吉斯公民權的政策。

2019年1月,吉爾吉斯爆發近來最大型的反華示威,抗議中國近年在當地不斷增加影響力。數百名示威者要求限制中國公民工作許可、減少對華外債,並禁止當地人與中國人通婚等。

吉爾吉斯獨立後的路殊不容易。現時國家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與喀麥隆和肯尼亞相差無幾,仍然相對較窮困。民眾對政府充斥無數的不滿,自然帶來長年不穩的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