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帛書,是迄今發現的唯一戰國時期帛書,自1946年被美國人柯強騙取,流落美國至今近80年,現存於美國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近日央視節目《帛書傳奇》,便展示了子彈庫楚帛書在美國流轉的完整證據鏈。
節目介紹,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零,花費40多年時間,探尋子彈庫楚帛書從出土到流轉的來龍去脈,終於搞清楚這件文化瑰寶曲折經歷的證據鏈每個環節。
1946年,湖南長沙古董商蔡季襄帶著子彈庫楚帛書到上海,希望為帛書拍攝紅外照片,以便辨認上面模糊的字跡。正在上海、常搜集中國文物的美國人柯強,卻以一定可以把帛書上的模糊字跡拍清楚的承諾為誘餌,從蔡季襄手中騙走帛書,並將其非法出境送往美國。
預感到可能受騙又無可奈何的蔡季襄,只能和柯強簽訂了一份蒼白無力的契約,大致內容為:「今收到繒書一幅,暫定繒書代價美金一萬元,現交保證金一千美元。如繒書寄往美國途中發生事故,或不寄還,按照繒書代價,除去保證金一千元,賠償美金九千元,為據。」
在蔡季襄和柯強往來的信件中,蔡季襄多次向柯強催要帛書欠款。(央視新聞) 在蔡季襄和柯強往來的信件中,蔡季襄多次向柯強催要帛書欠款。(央視新聞) 1946年8月,柯強委托他人將運抵美國的子彈庫楚帛書交給納爾遜-阿特金斯美術館的史克曼,史克曼曾將其兩次寄藏於哈佛大學的福格博物館。1949年,柯強又將子彈庫楚帛書中完整的《四時令》部分,借存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長達15年,其餘殘片則繼續留在福格博物館。
1964年4月10日,柯強從大都會博物館取走《四時令》,賣給紐約古董商戴福保。1966年,辛格醫生偶然在戴福保的店內發現《四時令》,力勸好友賽克勒醫生買下。最終,子彈庫楚帛書落入賽克勒之手。1987年5月26日,賽克勒去世,《四時令》借存至他捐資修建的賽克勒美術館。
《子彈庫楚帛書》最後被賽克勒買走,他去世後,《四時令》借存至他捐資修建的賽克勒美術館。(央視新聞) 流落美國的中國子彈庫楚帛書,引起中外學者的關注。他們不僅致力於對楚帛書的研究,還呼籲「子彈庫帛書屬於中國,應該歸還給中國」。
帛書研究專家、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夏德安表示,他們確切知道子彈庫帛書的涵義和來源,「這些證據是如此詳細。許多已經返還原籍國的物品都缺乏這種程度的證據細節」。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夏德安表示,「子彈庫帛書屬於中國,應該歸還給中國」。(央視新聞) 2024年6月,夏德安曾向中國文物管理部門移交了當年柯強存放楚帛書的盒子的盒蓋。(央視新聞) 2024年6月,夏德安在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的「殖民背景流失文物保護與返還國際研討會」期間,向中國文物管理部門移交了一件子彈庫帛書流失美國的重要物證——當年柯強存放楚帛書的盒子的盒蓋。
盒蓋上,1946年福格博物館的原始標籤與簽收記錄清晰可辨,與哈佛大學檔案中兩次借存時間(1946-1949、1949-1969)完全契合,串聯起帛書抵美後迄今79年的寄存史。
盒蓋上,1946年福格博物館的原始標籤與簽收記錄清晰可辨,與哈佛大學檔案中兩次借存時間(1946-1949、1949-1969)完全契合。(央視新聞) 夏德安還披露了蔡季襄和柯強往來的信件,信中蔡季襄多次向柯強催要帛書欠款,成為柯強騙走帛書的實證。
帛書研究專家、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羅泰提到,賽克勒生前曾與他多次見面,對方理解帛書的意義,「還意識到如此重要的東西,不應該保留在原屬地之外」,他生前曾計劃將子彈庫楚帛書歸還中國,但離世前未能如願。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羅泰提到,賽克勒生前曾計劃將子彈庫楚帛書歸還中國,但離世前未能如願。(央視新聞) 從蔡季襄與柯強簽訂的那份無奈契約,到柯強檔案中披露的信件與帛書在美國流轉細節,再到賽克勒未竟的歸還遺願,無不證明在美楚帛書屬於中國,應盡快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