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百科】防空識別區概念 美國50年代首先提出

撰文:陳康怡
出版:更新:

南海爭議持續不休,中方將視乎美國是否繼續作出挑釁行為,決定何時宣布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到底甚麼是「防空識別區」?

菲律賓偵察機在位於南沙群島東部美濟礁上拍得屬於中國的基建 (Getty Images)

定義

防空識別區(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ADIZ)是指某一國以空中防衛需要為由,單方面劃定的某一空域,以利軍方迅速定位、監視、管制進入該空域的飛行器。設立防空識別區的法律基礎尚未確定,國際社會也不存在有關「防空識別區」的國際公約,因此國際法未能發揮效力。是否建立及如何劃定「防空識別區」等問題,各國都有自己一套做法,有國家自由裁量權轄範圍。

 歷史

防空識別區由美國首先設立。1950年代末,美國認為來自前蘇聯的戰略轟炸機對北美大陸構成威脅,與加拿大一起創立了由5個區域組成的防空識別區。最初防空識別區主要針對來自前蘇聯方向的飛機,後來日本、英國、韓國、印度等20多個國也相繼設立屬於自己國家的防空識別區。2013年,日本宣布把防空識別圈向中國方向擴張 ,範圍推至距離中國大陸130公里,其中涵蓋了中日爭議的釣魚島。中國宣布在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抗衡日本。

防空識別區與領空主權有甚麼不同?

防空識別區的範圍大於領空,由於沒有國際法效力, 若有飛行器進入國防空識別區內,「主權國家」只能進行識別、勸告及了解等動作。如飛行器逗留時間較長,該國可以採取某種方式,如起飛戰鬥機監視,直到飛行器進入領空,才看將之迫降或擊落,否則將嚴重違反國際法。 

甚麼是飛航情報區?

飛航情報區(Flight Information Region,FIR)是由國際民航組織(ICAO)所劃定,用來區分各國的航管及航空情報服務責任區。情報區範圍除了該國的領空外,通常還包括臨近公海。與防空識別區不同的是,飛航情報區主要是以航管及飛航情報服務為主。

現況

近年中美南海衝突升溫,中國在南沙群島永暑礁上的建設在亞洲地區備受爭議, 加上美國不時派出軍艦在南沙群島附近水域橫行,讓南海局勢緊張。

延伸閱讀:中美高層對話前夕 南海防空識別區範圍有腹稿 局勢左右宣布時機